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作为粮食生产和消费大省,要以全国4.2%的耕地养活6.8%的人口,耕地承载压力巨大,近年来人增地减矛盾显现,粮食自求平衡的压力不断加大。立足于粮食安全,分析四川省耕地资源动态变化、粮食生产能力、区域差异及其保护特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在分析1996~2008年四川省耕地面积、结构、分布动态变化基础上,运用灰色GM(1,1)、周期—ARIMA线性组合和线性回归等模型,预测、演拟了2010年和2020年全省及各分区不同粮食安全水平下的耕地需求量和供给量,对其目标年份的耕地供需关系及粮食安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08年四川省人均耕地面积已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所确定的警戒线,人地矛盾日趋尖锐。旱地占耕地总量一半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是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21个市(州)耕地占有量和变化趋势表现出很大区域差异,凉山州和成都市对全省耕地减少总量贡献最大。(2)粮食总产量和人均粮食占有量呈波动减少趋势,人均粮食占有量大多数年份高出同期全国人均水平。根据21个市(州)耕地资源及其粮食生产能力差异,将其分为四个区域:地多且肥区包括遂宁等5个市、地多但贫区包括凉山等5个市(州)、地少但肥区包括成都等8个市、地少且贫区雅安等3个市。(3)随着四川省及各分区人增地减,粮食自给率不断降低。在《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粮食安全水平下,2010年四川省耕地资源开始出现供不应求现象,2020年缺口不断扩大;地多且肥区、地多且贫区粮食生产能够自给自足,耕地资源供过于求;地少但肥区、地少且贫区均有一定粮食缺口,耕地资源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能保障区域《纲要》要求的粮食安全水平。(4)依靠科技进步,改良耕地肥力,提高粮食单产,一定程度上能间接增加耕地数量,但受报酬递减规律约束,保有一定数量的耕地资源是粮食安全保障的刚性要求。(5)周期—ARIMA线性组合模型对于粮食单产、粮播耕地利用指数等表现出周期性增长(或减少)趋势的时间序列分析具有较强适应性。立足以上研究结果,针对四川省各分区耕地资源供需形势,分别从生态、社会、经济和技术四个角度,基于粮食安全提出耕地资源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