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建立精准扶贫机制。少数民族地区资源禀赋丰富,文化积淀丰厚,战略地位重要。然而,仍然有不少少数民族贫困人口面临着生存困境问题,渝东南民族地区亦是如此。这与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发展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不相适应。因此,深入了解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人口的脱贫需求,精准扶贫据需而施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本研究以渝东南民族地区精准扶贫为导向,从农户的视角出发,研究贫困农户作为扶贫受益主体的行动者可供其选择的自由与机会,对基层扶贫干部与农户进行有关扶贫感知、评价、农户脱贫需求及意愿的比较,探究其生存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及发展需求。并对渝东南民族地区农户脱贫需求与精准扶贫供给的差距进行分析,以农户脱贫需求为导向构建精准扶贫实施路径。因此,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文献梳理及研究设计。主要是对精准扶贫形势、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梳理,并阐述研究的内容、思路和方法等,奠定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渝东南民族地区贫困农户精准扶贫需求调查。通过实地调查对渝东南民族地区精准扶贫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对贫困农户的脱贫需求与扶贫供给进行比较,以探究其理性需求及与精准扶贫供给存在的差距。第三、渝东南民族地区贫困农户脱贫需求与精准扶贫供给矛盾原因分析;第四、渝东南民族地区精准扶贫实现路径构建。基于农户的脱贫需求对渝东南民族地区贫困乡村进行分类,运用“增权”方法构建当地精准扶贫的实施路径。研究发现:渝东南民族地区贫困农户脱贫需求与精准扶贫供给不相一致。调查区域实施的精准扶贫面临着客观条件制约、群众信任度分化、精准扶贫排斥、精准脱贫动力欠缺等阻力。经过各级政府的扶贫努力,该地区绝对贫困逐渐消失,然而相对贫困特征还较明显。农户脱贫需求与精准扶贫供给矛盾主要体现在基层扶贫工作与农户脱贫需求有偏差,精准扶贫供给与农户脱贫需求有错位。基层扶贫干部与贫困农户对于贫困认知、扶贫评价、农户的脱贫需求和意愿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贫困农户的生存需求、安全需求保障力度不足,社交需求和发展需求较为明显,贫困农户对国家精准扶贫政策认同度高,但实施评价偏低。贫困农户对自身的贫困状况有着较为清楚的认知,但在扶贫实践中处于弱势地位,弱权、无权、失权压力增加。他们是需要重点增权的对象。因此,该地区精准扶贫需要依据贫困农户的脱贫需求,分别从个体主动、内外结合、外力推动等三种途径,对近郊型贫困乡村、边缘型贫困乡村,一般型贫困乡村的农户进行分类精准扶贫,以实现贫困农户的自我意识提升、人际关系支撑和社会政策调整。从而,扭转贫困农户的被动处境,促进精准扶贫与其脱贫需求的平衡,实现该地区的健康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