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叔本华以他的意志主义哲学开创了现代西方哲学的先河,而其理论目标和中心环节是其悲观主义的伦理学,即关于生成意志痛苦的理论。在叔本华的话语体系中,哲学不再关注与科学知识的原理建构,他摧毁了西方学界的理性中心论,而关注人生意义,人生价值等伦理学问题。叔本华作为一位关注人类痛苦的哲学家,把人生观上的悲观主义发展到了极致。他提出人和世界的本质是生命意志,万物都是生命意志的客体化,而生命意志又被归结为盲目的欲望冲动,由此出发断定生存是空虚的、无意义的,人生即痛苦,解脱痛苦的途径在于否定生命意志,走禁欲之路。 在叔本华看来,利己主义是开端,而同情伦理是展开,最高境界则是禁欲的神秘主义。在这一体系中,核心是痛苦、无聊的人生本质,而对生命意志的否定则是必然的结论。每个人的生存意志导致了自私自利的倾向,所以尽管叔本华声明自己不提供任何一种道德标准,但实际上,他认为看一个人是否道德,主要的判定依据是看他能否压制生命意志,牺牲自己,扶助他人,这样的人就是道德的人。他是赞赏对生命意志的否定的,他认为这才是救世的灵丹妙药。纵观叔本华的整个伦理体系,虽然是以悲观主义为前提的,但他所提倡的诚实、忠诚、容忍、温和、慈善、高尚及克己的道德风尚、大同的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普遍伦理的意蕴。 本论文从四个方面对叔本华的伦理思想进行分析和评价: 第一部分,从探讨叔本华伦理学的思想渊源开始,其中重点介绍了乐观主义、功利主义、佛教基督教伦理和康德至善伦理思想对叔本华的影响。 第二部分探讨了叔本华形而上学与其伦理学的关系问题。叔本华认为他的形上学与伦理学是统一的,真正能够直接给予伦理学以支持的唯一的形而上学原来就是伦理学的,是用伦理学的材料,即意志构成的。 第三部分是文章的核心部分,论述叔本华从经验的和个人的行为中去探求伦理学,对意志自由和道德的基础进行哲学的论证,形成了同情伦理的思想体系。既然人生既是痛苦和无聊,结局又是如此悲观,那么只有对生命意志的否定才能摆脱人间的痛苦,达到虚无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