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以往文学介入论研究的盲点和误区,回返历史脉络和文化场域,寻找到审美形式作为文学介入现实的中介,以此重新思考文学介入理论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文章选取的分析样本是西方现当代文论史中谈论文学介入问题极富代表性的三位理论家——萨特、阿多诺和朗西埃。其一是萨特行动式的文学介入理论。这一观点出自萨特早期的作品《什么是文学?》,但实际上,萨特的文学介入理论在前后期有不同的表述,在后期,他说介入就是对整体性承担责任,此时他的介入观走向泛化的同时也走向了虚无化,不能始终如一的根本原因是作为其介入理论之哲学基础的整体化思想根基不牢,他始终无法解决个体的整体化如何导向总体整体化的问题。但是,在不断探索和不断修正自己理论的过程中,他提出了诸如存在的密度、整体文学、发展中的整体化以及第三项等等富有价值的洞见,极大地丰富了文学介入理论的内涵。其二是阿多诺“不介入”的介入,他坚持艺术自律性和社会性的双重特征,主张艺术对社会的强烈否定构建起了二者的连结,社会性内在于艺术之中,自律的艺术通过形式的精心塑造来介入。在论证过程中,他提出了全新的艺术模仿理论,并对“自律”和“形式”都进行了专门的改造,把它们从唯心主义美学传统中形而上的高空拉回到形而下的平地,使形式本身的解放成为社会解放的暗码。其三是雅克·朗西埃作为感性分配的艺术介入观。朗西埃不再满足于阿多诺遁入艺术的策略,主张打破艺术的边界,引入生命的维度,以此激发出一种元政治:通过实现感性的重新分配和分享,艺术介入了。这个思路打破了政治外在于艺术的传统构想,为我们打开了新的思考空间。从感性的微观角度切入来关注分配问题,提示了新的分配政治的可能——感性分配。这三位理论家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分别将艺术介入的信念诉诸于行动、批判和感性,并且每一个都是从前一个停止的地方出发,不断丰富着关于艺术介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