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市场假说作为经典金融理论的基础,自Fama(1965)提出以来,已经走过了近50年的历程,在经历了上世纪70年代的兴起、80年代的巅峰之后,90年代影响力开始逐渐削弱。而作为有效市场假说反方的行为金融学,从上世纪80年代的崭露头角到90年代的繁盛之后,也在21世纪初有所减退。这两大学派之间的争论一起促进了现代金融学的发展。在不同市场理论盛衰的背后,是全球金融市场的巨大变化,日渐复杂的金融市场相比几十年前面临着更高的不确定性。自亚洲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欧债危机接连发生之后,传统市场理论包括有效市场假说与行为金融面对如过山车般的现实金融世界已无能为力,未能给出合理解释。迫切需要发展新的理论来解释急剧变化的金融市场。Lo(2004,2005)提出的适应性市场假说逐渐引起了学术界重视。适应性市场假说主要包括了以下观点:①市场中的个体是基于自身利益来做决策的;②个体会犯错;③个体会不断地学习并去适应;④竞争导致了适应与更新;⑤市场的生态或环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⑥进化造就了市场的动态特征。学者们采用不同方法对适应性市场假说进行了检验,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我国资本市场因为国情特殊而具有多重特征,传统金融理论面对新环境时水土不服,也从侧面反映了传统金融理论的局限与不足。国内部分学者也比较前瞻性地注意到了适应性市场假说,并尝试性的进行了一些理论阐述,但结合我国资本市场对适应性市场假说进行实证分析的并不多见。在这种情况下,利用我国金融数据对适应性市场假说进行实证研究就变得非常有价值。针对适应性市场假说检验缺乏定量研究的现状,本文分别从动态市场效率、交易策略演变、投资者学习与竞争、时变风险溢价四个角度对适应性市场假说进行检验,以验证适应性市场假说是否能够解释我国金融市场。本文的研究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首先对动态市场效率进行检验。本文使用中国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1990至2013年的日数据和周数据,运用改进的自动混合Box–Pierce检验,原始自助法自动方差比检验和广义谱检验实证研究了中国股票市场的收益可预测性。同时使用滚动子样本窗口检验了收益可预测性的时变特征。研究结果发现,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驱动着收益可预测性。多数时候股市收益是不可预测的,一些短暂的统计显著的收益可预测性主要和金融危机等重大外因事件有关。研究结果支持适应性市场假说,即变化的市场环境驱动着收益可预测性等关键的市场特征。其次,采用程序化交易的方法对交易策略演变进行检验。适应性市场假说认为交易策略绩效会随交易者行为适应环境变化而演变。本文通过研究十种技术交易策略在中国商品期货上的绩效表现,来检验是否符合适应性市场假说。实证结果显示简单知名的策略如MACD、RSI、BOLL、MA+MACD平均收益为负,复杂冷门的策略如MA组合、KD、SAR、ADX+KD、MA(5,20)、ATR平均收益显著为正,且交易策略绩效随价格趋势周期性波动。检验结论表明,技术交易规则超额收益在中国商品期货市场依然存在,其演变规律与适应性市场假说一致。再次,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对股指期货进行预测和交易,从侧面说明投资者学习、竞争及创新的重要性。本文根据机器学习算法的理念,提出一种基于随机森林和支持向量机的组合预测方法,并对2010~2013年间的我国股指期货收益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首先利用随机森林对股指期货收益的技术指标影响因子进行重要性排序,然后尝试用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预测股指期货运动方向,同时将预测结果和BP神经网络进行比较,最后进行仿真交易。实证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基于随机森林的新型交易策略具有较好的表现,投资者可以通过交易技术的学习和创新获得超额收益。研究结论可以从AMH得到解释。最后,采用Kalman滤波及平滑模型对我国5个风格指数的时变贝塔进行实证研究。适应性市场假说认为,金融资产的系统风险会随市场环境变化,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关系并非线性,投资者会根据不同的市场环境采取适应性投资策略。本文采用Kalman滤波及平滑模型对5个具有代表性的风格指数的贝塔时变特征进行了检验,并采用事件研究的方法对贝塔发生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风格指数的贝塔是时变的,并且与某些重大的经济、政治事件有关。经典CAPM模型不能解释这些现象,而AMH能够很好地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