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骨的形成是一个多细胞,多因子参与的复杂过程,成骨细胞通过募集与进一步分化,最终导致细胞外基质(ECM)的积聚和矿化形成新骨,这一过程受到许多因素影响。目前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已成为社会问题,随之而来的因老年人骨质疏松而导致的骨折将越来越多,如何有效的防治骨质疏松、促进骨的再生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具有很大的临床意义。研究已发现骨髓在骨形成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其具有极强的再生性,对于相对短期内评价活体内骨形成和再吸收作用有很大的帮助,就此国外已有学者对去除骨髓后成骨作用的增强作了报道,我们以此为依据设计了此实验,通过X线观察平均灰度值(MGVs, Mean Gray Values)及进行生物力学实验对骨髓去除后成骨反应变化进行了观察与初步探讨,为手术方法防治骨质疏松做理论铺垫。方法:选用SD大鼠36只,均为雌性,月龄6月,重约300g,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8只,分别为生理盐水冲洗组(NS组)与VitD3冲洗组(VD组)。采用氯胺酮100mg/kg腹腔内注射麻醉,无菌操作下采用膝前正中1cm纵切口,逐层暴露股骨髁间,利用1.0mm克氏针沿髓腔钻孔。NS组左侧股骨为实验侧(EG侧),髓腔以生理盐水冲洗,右侧为假实验侧(Sham侧),手术暴露股骨髁间仅于骨皮质钻孔,后全层缝合。VD组左侧股骨为实验侧(EG侧),以VitD3冲洗髓腔,右侧股骨髓腔为生理盐水冲洗作为对照侧(CG侧)。将NS组与VD组各18只动物随机再分为三亚组,每组6只,分别于术后1、2、3周处死,采用相同动物实验方法如下:同一摄片条件下X线摄片,利用美国Adobe公司PhotoShop7.0进行图象分析,得到平均灰度值,因难免有误差存在,故我们同时进行了参照X线片上铅字的灰度值将测得的灰度值进行了校正,将校正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将处死的实验动物剥离软组织取出完整股骨,分为两组(每组各3只)在力学实验机上用自制夹具固定后分别进行扭转、三点弯曲实验得到最大扭矩及弯曲最大载荷,利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全部动物术毕麻醉清醒后均恢复正常生理活动自由摄食、饮水等,伤肢即能着地负重,36只动物均存活至预定观察时间,整个实验过程未发生伤口感染迹象,伤口愈合良好。术后分别于1、2、3周麻醉药物过量处死实验动物后采用同一条件X线摄片,进行灰度平均值(MGVs)计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显示第1周NS组大鼠左股骨EG侧与Sham侧X线所显示灰度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2周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3周EG侧、Sham侧数据分别为128.31+2.70、137.72+3.06,得到P值为0.007,具有统计学差异;VD组大鼠EG侧与CG侧第1、2、3周相对比均未出现显著性统计学差异。每一周处死实验动物后分组进行三点弯曲与扭转试验,后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三点弯曲试验得出NS组第1、2周最大载荷EG侧与Sham侧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三周统计数据110.49+1.01、93.26+3.78做统计学分析,P值0.038,有统计学差异(P<0.05);扭转试验最大扭矩第1、2、3周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VD组第1、2、3周所得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值分别为0.886、0.343、0.098,未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扭转试验中NS组与VD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本试验于术后第3周灰度值及三点弯曲试验最大载荷值得到提升,通过统计学分析表明了大鼠股骨髓腔冲洗去除骨髓后骨质增强的变化,表明了冲洗去除骨髓对成骨作用的积极影响;本试验同时应用VitD3冲洗髓腔与生理盐水冲洗相对比,未出现统计学差异,关于为增强成骨反应冲洗药物的选择有待于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