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知语法是兰盖克于20世纪末开创的一种全新的语言理论,与已有的传统语法、转换生成语法、系统功能语法等语法理论有本质区别。21世纪以来,众多语言学家开始追随兰盖克的脚步,从人的心理识解角度解释各种语法现象,入场理论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认知语法中较为完善的一套理论。入场理论从名词短语入场和小句入场两方面着手,解释了事物或过程是如何与认知场景相联系,言语是如何利用语法标记建立起事物或过程与言语事件参与者在心理上的联系的。
目前学术界以及教学中对语言歧义现象大多采用传统语法进行研究与解释,其他种类的语法理论也曾有过尝试,但都存在各自的局限性。同时,认知语法下的入场理论正处于研究探索阶段,仅对名词短语以及小句的入场进行了描写性研究。因此,本研究拟通过对V-ing歧义现象的分析,将入场理论应用于解释语言歧义现象,是利用认知语法从一个全新的研究角度对语言现象进行归纳解释,为语言理论研究与语言教学都提供了新思路。
本文首先回顾了传统语法和现代语法主要理论,以及这些语法理论在分析V-ing歧义现象时各自存在的弊端。然后介绍认知语法以及从属于认知语法的入场理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兰盖克、泰勒和古特拉登。兰盖克最先在认知语法理论框架中提出入场理论,泰勒将其进行整理简化使脉络更加清晰化,而古特拉登将其完全应用于英语语法教学,从认知角度分析所有语法标记。因此,理论部分先简要介绍三者的入场理论,再通过融合整理分别从名词短语入场和小句入场两方面具体介绍入场理论。文章根据V-ing在句中所担当的不同功能,先将V-ing歧义现象归纳为6种,然后从认知角度找出引起V-ing歧义现象的原因,最后运用入场理论将例句中的V-ing歧义消除。
最后基于前文的入场理论概述以及实例运用,文章指出入场元素的功能在语言歧义现象分析中还具有相当大的完善空间,有待于进一步地补充和发展。而语言研究只有将理论与实践不断地相结合才能发现理论的发展前景,因此,将入场理论用于分析语言歧义现象的同时也是对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作出铺垫,这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学者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