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为人所熟知的台湾小剧场运动,其本质是台湾戏剧界自发的戏剧现代化的一项文化工程,肇始的原因则深受中国在上个世纪所遭受的战乱流离与两度西潮的影响。探讨台湾小剧场发展的论述很多,但这场台湾小剧场运动的目的及其意义,和清末民初以来中国戏剧现代化的努力,两者之间的关系由于当代政治上的纷扰,甚少被学术界注意。本文是第一次将台湾小剧场运动和现代中国人自五四运动以来所追求的现代民族精神作一次梳理。 台湾当前的政治制度,大体上延续着1949年来自大陆的国民党政府所制定的“中华民国宪法”,因此台湾小剧场运动的发生和结果不能仅以台湾作为起点与终点,必须在中国现代史的历程中,去了解这场对台湾社会影响巨大的小剧场运动。本文分为五个部分,除前言外,论文的主体以绪论和三章的篇幅分别论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在世界格局中产生的变化,以及自民国初年五四运动到八十年代末台湾小剧场运动第二代催生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政权和平移转,对台湾社会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最后对比中国传统的民族精神及其现代转换,分析台湾小剧场运动最终所呈现的现代民族精神和其价值所在。 清末民初的中国饱受列强侵略与战乱,至民国成立仍然无法建立起真正的民主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就在这样的大时代下应运而起。追求民主与科学的精神是五四社会与知识分子带给饱受封建之苦的中国人民的现代思想。从1919年胡适以易卜生的社会写实剧为模仿对象,以白话文学为手段撰写的《终身大事》开始,中国戏剧的现代化就此展开。不过,随着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以及国共内战的延续,中国戏剧现代化的脚步停停走走,直至八十年代台湾小剧场运动由姚一苇主导的实验剧展一举成功,中国现代戏剧多元化的发展才又迈出新的步伐;到八十年代末,延续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精神,台湾小剧场运动的第二代,以政治剧场和社会运动双管齐下,调动民心冲刺并割裂民族传统的堕性,催生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政权和平移转,实践完全的民主。 台湾小剧场运动在两度西潮下,利用西方现代文明转化传统中华文化,重新找回开放而理性的民族精神,最终实践儒家思想的终极目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成为台湾独有的、充满现代民族精神的小剧场运动。这正是台湾小剧场运动对于现代中国来说获得的真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