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货膨胀是人们广为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一方面物价水平的上涨关系着一国的经济稳定、居民福利以及社会和谐;另一方面,通货膨胀作为综合而复杂的经济现象,涉及经济学的方方面面,对它的研究具有理论上的重要意义。始自二零零七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我国经济受到了严重影响。为了化解经济下滑的风险,我国于2008年11月5日出台了包括十项措施的四万亿人民币的经济刺激计划,并多次降低利率与存款准备金率。适当的财政与货币政策使我国经济逐渐回暖,然而物价上涨也随之而来。2009年8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开始平稳回升;直至2010年1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5.1%,创下2008年8月以来28个月的新高,通货膨胀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因此,对通货膨胀的研究兼具理论与实际的重要意义;通货膨胀给经济生活带来诸多不确定性,使对其的风险测度成为必要。本论文在上述背景下,基于P-star模型和货币增长速度偏移率的模型对通货膨胀风险测度进行研究,全文分为四个章节以及结论:第一章是通货膨胀的理论概述以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相关情况,通过对基本理论的总结、通货膨胀起因类别的梳理和我国历史情况的回顾,为压力测度的研究奠定基础;第二章介绍通货膨胀压力测度的研究现状以及文献综述,通过对过去研究的归纳总结与评述,产生自己的研究方法;第三章讨论本轮通货膨胀的背景、表现特征及影响因素,通过分析2007年金融危机至现在我国通货膨胀现象的产生与发展,为下文的实证研究做好准备;第四章进行实证分析,运用P-star模型与本研究自行定义的基于货币增长偏移率的MDEV模型,解释本轮通货膨胀问题。本文的主要结论有:第一,P-star模型虽然对我国近期的价格水平的变化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与预测能力,但在解释短期通货膨胀压力方面有相应的不足,反映在本轮通货膨胀的引致因素上,表明产出缺口和货币流通速度偏移率的变化不能很好的解释这次价格水平的上涨;第二,以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为基础的MDEV模型对本次通货膨胀的解释能力较好,表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超过长期趋势会产生通货膨胀压力,而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度增加是引发本轮通货膨胀的最重要因素。基于以上研究,本论文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我国实行的扩张性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回暖有重要作用,但是经济复苏之后,重新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控制好货币供应量以防止其过快增长,成为预防通货膨胀风险、治理价格水平快速上涨的关键。但是从长期来看,只有通过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同时实行适当的财政与货币政策,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通货膨胀的风险,保证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