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城乡二元结构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拉大趋势没有根本扭转。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要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城乡一体化包括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一体化,其中文化的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在我国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要把农村居民的身份户口转为市民,更重要的是促进其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在生产生活方式中,人的精神文化活动居于中心地位。缺失文化建设的城镇化,缺乏精神文化的生活,就不是完整意义的现代生活。因而,只有通过推动城乡文化事业统筹规划、协调发展、资源共享、共同繁荣,使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享有均等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让他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均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才能逐步打破城乡文化二元结构,弥合城乡文化发展鸿沟,实现城乡文化共建共享和一体化发展。而在这一过程中,公共图书馆因其“社会性”、“知识性”和“公益性”为打造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了无限的可能。随着近年来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不断发展,全国已基本形成了按照行政级别划分的省、市、县、乡、村镇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同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也在全国范围内顺利铺展开来。但是,文化事业的发展往往与经济发展现状息息相关,目前我国经济结构中的城乡二元分割体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图书馆公共服务在城乡的全面开展,使城市和农村在资源、服务享受和信息传播、共享上都存在不小的差距,而这样的现象对于农业人口占绝大比例的安徽省来说更加明显、突出。十一五建设期间,安徽省按照文化部文化厅要求,建成了县县有支中心、基层服务点城乡全覆盖、网络运行正常、资源建设全国领先、基层队伍培训有效开展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设施,形成了地方党委政府重视、文化主管部门统领、各级支中心和基层服务点通力合作的良好的工作局面,全面完成了文化共享工程“十一五”目标任务。而如何依托已有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设施,全面提高已有基础设施和资源的利用率,在资源总量一定的前提下,通过制度和服务体系创新推进城乡公共图书馆一体化发展,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已成为安徽省现阶段统筹城乡发展中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本文从城乡一体化进程这一大背景出发,首先强调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对于推进安徽省城乡一体化,尤其是文化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意义。然后对嘉兴“行业示范,政府主导”模式、苏州多层次化模式、成都“G-B-D”模式、宝鸡“馆点线制”模式为案例对国内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进行分析和借鉴。在此基础上,通过实地、网络、文献调研等方式对安徽省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与总结安徽省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目前面临的问题。最后,结合国内已有的成功建设经验和安徽省本省的地方特色,提出适合安徽省统筹城乡发展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和完善对策,以期对安徽省城乡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