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卒中后中枢痛(central post-stroke pain,CPSP)是发生在缺血性或出血性脑卒中后的一种顽固性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CPSP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临床上对CPSP的治疗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丘脑背内侧核(mediodorsal nucleus,MD)和腹内侧核(ventromedial nucleus,VM)作为“伤害性反应辨别器”,分别对伤害性机械和热伤害性传入信息识别,并分别发挥痛觉下行易化和下行抑制作用。研究表明,交感神经系统(sympathetic nerve system,SNS)参与急、慢性痛的调控作用,临床采用交感神经阻滞术可以缓解慢性难治性疼痛。本研究以大鼠后肢伤害性缩足反射为观察指标,探讨了丘脑出血模型大鼠痛觉内源性下行调控作用的变化,以及星状/颈上神经节阻滞对出血性脑卒中后中枢痛的可能影响,为临床CPSP患者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治疗靶点。实验目的:1.探讨大鼠丘脑出血性脑卒中后痛觉内源性调控作用变化。2.探讨脑出血后4小时,星状/颈上神经节阻滞对丘脑出血模型大鼠CPSP的影响。3.探讨脑出血后7天,星状/颈上神经节阻滞对丘脑出血模型大鼠CPSP的影响。实验方法:1.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雌性SD大鼠单侧丘脑MD核团分别微量注射自体血10μl、20μl、30μl,建立脑出血模型。2.星状/颈上神经节阻滞0.2ml 2%利多卡因注射液注射入大鼠颈上/星状神经节。3.观察指标:(1)自体血/生理盐水丘脑MD核团注射后,观察术前,术后1-4h和1-14d大鼠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和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2)丘脑MD核团内注射自体血30μl后4小时进行星状神经节或颈上神经节阻滞,观察下大鼠自体血脑内注射前、后及交感神经节阻滞后1-4小时及1-7天的双侧后肢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和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3)丘脑MD核团内注射自体血30μl后7天进行星状神经节或颈上神经节阻滞,观察下大鼠自体血脑内注射前、后及交感神经节阻滞后1-4小时及1-7天的双侧后肢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和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实验结果:1.自体血丘脑MD核团内注射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后,10μl组大鼠卒中后10-12天出现双侧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显著降低(P<0.05),20μl组大鼠卒中后10-13天出现双侧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显著降低(P<0.05),30μl组大鼠卒中后1h出现双侧后肢机械痛敏,持续14天(P<0.001),各组大鼠热刺激缩足潜伏期没有显著变化(P>0.05)。2.大鼠脑出血4小时后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或颈上神经节阻滞,双侧后肢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两组均在阻滞后1小时开始上升,持续7天(P<0.001),颈上神经节阻滞后2小时-6天大鼠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显著高于星状神经节阻滞组(P<0.05)。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两组均在治疗后1小时开始上升,并持续7天(P<0.05),颈上神经节阻滞后1-4天大鼠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显著高于星状神经节阻滞组(P<0.05)。3.大鼠脑出血7天后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或者颈上神经节阻滞,双侧后肢机械缩足阈值两组均在阻滞后1小时开始上升,持续7天(P<0.001),颈上神经节阻滞后1-2天大鼠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显著高于星状神经节阻滞组(P<0.05)。热刺激缩足潜伏期两组在治疗后1小时开始上升,持续3天(P<0.05)。结论:1.大鼠丘脑MD核团微量注射30μl自体血,可成功建立出血性脑卒中后中枢痛模型,具体表现为CPSP模型大鼠痛觉内源性下行易化作用增强;2.大鼠颈上神经节阻滞治疗CPSP的效果优于星状神经节阻滞,且脑卒中发生后及早治疗的效果更好。3.丘脑出血模型大鼠痛觉下行易化作用增强与卒中后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存在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