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所要解决的是:约翰·巴斯在20世纪六十年代至今的后现代主义文化语境下提出的人的“定位”问题,包括如何提出、为什么提出以及约翰·巴斯试图给出的答案。
1967年约翰·巴斯发表《枯竭的文学》根本目的是宣布他为后现代主义文学建构的美学原则和创作理念。约翰·巴斯通过“代数学”与“火”美学原则及创作的作品,最根本的意图是要解决当今社会状态中人的自我“定位”问题。这个问题包含三个层次的内涵:首先,后现代作家在文学的历史长河中如何作出定位;其次,以精英知识分子为代表的中产阶级,在后现代社会中应从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两个向度给自己准确地定位;再次,面对不断出现的新事物、新世界,人们需要不断地重新定位。“代数学”指叙述的迷宫,“火”指作家的创作激情,后现代主义作家要“沿传统的路线造反”来超越过去,走向未来。
约翰·巴斯的美学原则背后折射出的是他认识世界的哲学观:作为个体的人,在当今无法把握的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努力寻找自己存在的位置。人为找到自己的生存坐标,经历了从痛苦地自我追问、开始走出生存价值的虚无、在随机变化的世界(或在自我和他者的相交点)寻找自己的位置,这样一个精神升华的阶段。本文以约翰·巴斯的作品《客迈拉》、《曾经沧海——一出漂浮的歌剧》为主,及其《漂浮的歌剧》、《路的尽头》等作品探讨了约翰·巴斯的美学原则及其世界观。
约翰·巴斯在作品中对人类生活状态问题的描述顺应了西方当代文学和文化关注的潮流,又显示出独具一格的“巴斯式”创作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