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特色城镇化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活环境的人性化和景观的观赏性。这其中,居住区外部景观绿地与人们的居住空间相结合而存在,是最贴近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类型,十分重要。而在居住区景观植物空间设计中,主要在于对植物空间尺度的把握,但其设计的标准却是比较模糊的概念。设计师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一般基于自身经验,当认知出现偏差时,设计出的植物空间就不能准确地符合使用者的需求。此时,我们对植物空间尺度与使用者心理感知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出相对明确的量化标准,就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相关理论和概念研究的基础上,以中海锦绣城等居住区为代表,对呼和浩特市城区居住区的绿地植物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与植物空间和人心理感知相关的尺度要素,包括人体身高尺度和视觉、听觉等自身多种知觉尺度,还有植物单体尺度、植物组合尺度等,然后,针对不同类型居民区的植物景观绿地进行样地空间的选择,量化分析每个样地空间的植物详细种植方式和空间尺度。最后,结合环境心理学中的环境评价方法,研究植物空间的尺度。该研究主要运用环境评价中的SD法,在对场地进行感知评价的基础上,我们研究分析了植物空间的底面积、覆盖范围、围合程度以及D/H值等,对这些植物空间客体尺度数据与获取心理感知数据进行相关性回归分析,得出回归分析方程式,发现在呼和浩特市城市居住区的绿地景观空间中,植物组团绿地底面积与人们对空间的亲近度有显著相关,理想的面积约为265.4m2。同时由于植物枝叶会影响自然光线的照射,进而会影响到人们对于覆盖空间明亮度和开敞度的感知,当植物空间的覆盖度大于40%左右时,空间的封闭感会增强,场地会有阴暗感,反之,开敞度和明亮感增强。同时植物空间围合度与人们的感知相关性最为密切,在进行回归分析时对研究设定的人体感知指标均具有一定的显著相关性。其中对植物空间的空旷程度感知关系最为显著,根据回归方程式显示,当围合度小于15.8%时,人们会感受到空间的空旷感。研究结果还表明,人们认为高围合度的空间更有趣,当围合度超过17.7%时,植物围合层次适当增加,人们会觉得空间有趣度也在增加。这些结论较为直观的展现了植物空间尺度与心理感知变化的关系,希望在现实运用中对设计师关于植物空间尺度的准确把握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最后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分析实证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并做出展望,期望为今后呼和浩特市居住区植物景观空间营造提供一定的参考,使城市居住区绿地环境更加人性化,居民生活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