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内外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地区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建筑结构越来越高,剪重比的控制越来越难,而剪重比作为高层建筑结构整体性能的重要设计指标之一,主要控制结构各楼层最小地震力,以确保结构安全。由此可见,规范规定最小剪重比的意义重大。现如今众多学者对超高层建筑剪重比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剪重比的控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也成为研究热点。通过对比了国内外规范对剪重比的要求,我国规范没有考虑场地类别对最小剪重比的影响。此外,部分研究表明,结构基本自振周期、振型质量参与系数、阻尼比也对结构剪重比有一定影响。因此,本文以山西某超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外框架+环带桁架结构为背景,建立模型A,利用Midas Gen和SATWE两种软件对模型A进行了反应谱分析计算,重点讨论了剪重比的影响因素。在Midas Gen软件中,以模型A为原模型,在保证结构模型核心筒外墙横截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外墙布置建立弹塑性结构的对比模型B;在模型B的基础上减小核心筒外墙的厚度,建立模型C。对模型进行了反应谱分析,弹性时程分析和弹塑性时程分析。给出以下结论:(1)通过改变模型A的周期折减系数、振型质量参与系数、场地类别、阻尼比四种影响因素,对模型进行反应谱分析。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周期折减系数越小结构剪重比越大;振型质量参与系数越大结构剪重比越大,但是变化不明显;随着场地土越来越软,结构剪重比越来越大,说明同一建筑结构,在较好的场地条件中反而不易满足规范最小剪重比的要求,显然规范规定的最小剪重比限值不考虑场地条件这一点有不合理之处;阻尼比越大剪重比越小;结构基本自振周期和场地类别对剪重比的影响较大。(2)三个模型的反应谱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模型B和模型C的最小剪重比相同,认为简单调整结构刚度不一定达到调整剪重比的目的,但这两个模型最小剪重比更加接近规范规定的限值;模型A和模型C的层间位移角更大,更多的发挥了材料的性能。(3)A、B模型的弹性时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每条地震波对应的基底剪力均大于65%,三条波对应基底剪力的平均值大于80%,且满足弹性层间位移角1/800的限值;三个模型弹塑性时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弹塑性层间位移角均符合规范规定的1/100的限值。模型结构有良好的延性,满足大震不倒的抗震要求。综合考虑剪重比和层间位移角,模型C比模型A和模型B更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