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在创造空前物质财富的同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也急剧增加,由此导致的极端气候变化、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以及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生存和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经济“低碳式发展”已在全球形成共识。中国自改革开放至今,经历了 30多年的高速增长,然而,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增长方式造成的资源和环境压力,使今后经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因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合理机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实现经济发展低碳化,是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低碳经济本质上要求经济中各微观主体采取二氧化碳的减排行为。经济主体的减排选择,取决于减排行为产生的成本与收益之间的权衡结果。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通过资源配置职能,能显著改变经济主体减排的收益和成本,引导其实现碳减排。因此,研究金融与低碳经济发展的关系,探讨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可行路径,这对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描述了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以及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影响,提出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同时指出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对实现低碳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论文接着运用博弈论方法,通过理论模型证明,在一定条件下,金融能对低碳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在理论分析基础上,进一步实证检验了金融在我国低碳经济中的现实作用;最后,在介绍国外金融支持低碳经济的最新进展,以及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提出如何运用金融手段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围绕金融支持我国低碳经济转型,论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第一,建立合理指标,测算出我国现阶段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论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和非期望产出的SBM (Slacks-basedModel)模型,测算了考虑二氧化碳排放因素的ML (Malmqulist-Luenberger)指数,得到了反映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环境TFP)指标,并以此来衡量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计算结果表明,与一般全要素生产率(Malmquist指数)相比,考虑碳排放因素后,我国经济增长的成就显著下降,改变经济粗放式增长方式、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目标具有现实意义。第二,运用博弈分析方法,通过对理论模型推导,证明在无其他外力约束下,微观经济主体无法自觉实现低碳经济转型。金融通过改变碳排放的成本收益对比情况,促使微观经济主体减少碳排放。理论模型显示,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是有条件的。其一,金融机构只能在适度金融规模条件下,才能通过改变金融资源配置对象、提高金融效率等手段支持低碳经济;其二,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需要以低碳型企业具有更长生命周期为前提。短期内金融支持非低碳型企业收益更高,只有在长期内金融支持低碳企业才有利可图。第三,实证分析我国金融发展与低碳经济的关系。限于数据可得性,文章以银行信贷为例,从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两个角度,实证分析了我国金融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关系。实证研究表明,金融规模扩张导致碳排放强度和人均碳排放量的增加,但不会无限持续下去,而是呈倒U型发展特征。金融规模扩张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企业能获取更多的资金用于生产技术改造,购买和使用节能减排设施,进而有利于减少碳排放;金融效率提高不利于碳减排目标实现,金融资源向民营企业倾斜,虽然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但民营企业的环境意识相对于国有企业较为淡薄,对低碳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第四,提出我国金融支持低碳经济需要一套完善的体系。在详细介绍国外经济体绿色信贷和碳排放权交易业务基础上,提出我国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扩大我国低碳产业的金融扶持力度,建立基于碳排放权交易的碳金融市场,形成实体与虚拟相结合的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综合金融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