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中的秩序程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近些年来有关秩序的实验研究日益丰富,但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个体在不同秩序环境下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鲜有研究探究个体对秩序感的认知加工过程以及秩序感对个体认知加工过程的影响。“随机世界模型”理论认为,个体感知到环境中的无序刺激时会启动与随机性、运气、机会等有关的概念,个体的心理上会形成“世界是随机的”观念。这种想法可能导致个体认为自我对外界事物的控制力较低,这种缺乏控制感会让个体心理上产生威胁感,对之后的情感、判断和行为造成一定影响。该理论提出了个体加工无序环境信息时的认知过程,但尚未有研究通过实验去验证这种理论推测。个体接受外界刺激时,表现出对刺激环境的特定方面的注意分配的变化,称为注意偏向(attentional bias)。本研究通过两个研究四个实验探究了个体对无序信息的注意偏向及其时间进程,以及个体在无序感中对威胁性信息的注意偏向,为解释秩序感的“随机世界模型”理论提供实验证据,并为政府部门制定让居民感到安全的生活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的相关政策提供理论指导。研究一采用点探测实验范式,并结合ERP技术,探究个体对物理环境无序图片和视觉无序图片的注意偏向及其时间进程。研究发现,个体对物理环境无序图片产生明显的注意偏向,并在图片呈现后的300~500ms的时间窗口内观察到ADAN成分。个体对视觉无序图片未产生明显的注意偏向和ADAN成分。研究二采用内隐联想测验和点探测实验范式,探究个体在无序感中对威胁性信息的注意偏向。研究发现,个体在内隐认知结构上将无序词汇与威胁性词语联系紧密,在无序感中对威胁性信息产生注意偏向,并发生在策略性加工阶段。根据本研究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1.物理环境秩序图片包含社会性信息,个体对物理环境中的无序信息产生注意偏向,且其产生于后期策略性加工阶段,属于自上而下的、自主控制的高级认知加工方式。2.人们内隐的将无序事物附以威胁性态度,根据“心境一致性”效应,在无序感中对威胁性事物的关注度提升,在策略性加工阶段产生负性注意偏向。因此,个体在无序感中所产生的负性心理和行为,有可能是因为其对环境中负性信息的过度关注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