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族而居的村落是中国广大农民日常生活的场所,更是传统乡村文化最为鲜明、恒定的载体。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系列的变革和运动,在深刻影响农民日常生活世界的同时,也直接导致了乡村传统聚居村落的社会文化变迁。 徽州历史上是一个典型的宗族社会,聚族而居的村落形态是其乡村社会的主要结构。磡头村僻处绩溪县东南隅,自明代建村以来一直是许氏宗族的聚居地。 本研究尝试从一个徽州宗族聚居村落入手,通过对村落宗族和宗族文化、村落的日常生活、村落的文化仪式与村落的人际关系等若干角度的剖析和解读,力图较为全面的呈现社会转型时期传统乡村社会文化变迁的复杂面相。 本研究在现有的文献和资料基础上,运用实地研究和个案访谈的方法,以村庄历史为主线,在纵向的脉络梳理中,将村庄社会文化变迁划分为三个时段:建国前、建国后和改革开放以后,并对每一个历史时段在村庄社会文化场域下发生的变迁予以描述和解读。 本文重点考察了村落宗族和宗族文化的变迁,并从村落宗族的历史考察、宗族和宗族文化的变迁两个层面予以剖析。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虽然村庄宗族已经成为历史,但是残存的宗族观念仍在一定程度上支配和控制着村民的情感和生活。 通过阅读和理解村落的日常生活、村落的文化仪式、村落的人际关系,从中不难发现,在传统聚居村落,一方面,宗族、仪式、人情文化以及与之相关的传统文化事象仍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韧性;另一方面,以城市文化为代表的现代文化也在乡村渗透,并和传统文化相糅合,生成一幅独特的乡村文化图景。 本文最后对村庄社会文化变迁的原因进行分析,指出国家权力和政策的介入、市场经济是两个主要的外部力量和因素。除此之外,大众传媒的力量不容小觑。并就磡头村的文化现状,进一步探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如何构建和形塑符合农民主体需要、与乡村社会和谐的村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