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离开农村进入到城市的各个行业,形成了流动人口这一社会群体。其中,女性流动人口的数量占到了流动人口总数的1/3以上。她们特殊的身份特征和性别特征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对于这一群体的调查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选取了北京市一个典型的城中村--肖家河社区为个案,按照生命历程理论的研究范式,采用深度访谈和参与观察的方法,分析女性流动人口的生命历程事件--教育、婚姻、生育、就业和社会流动。笔者将社会流动视为重要的过程事件,分析她们流动的原因和方式,对其目前在城市中的现状进行图景描述,重点探讨影响女性流动人口流动后自身发展的内外部因素及今后的发展和出路,以期对提高她们的生活质量,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提供现实的参考价值。
各种生命历程事件具体发生在女性流动人口身上的时间和表现是不一样的,因此构成了不同的生命历程事件序列,呈现了她们不同的生存图景。其个体的差异、生活的经历与变化的环境相互作用,产生了行为的结果和它们相互联系的张力,产生的结果既包括对社会的适应性,也包括对社会的不适应和逃避。女性流动人口在城市的生存和发展出现了不同的分化,笔者归纳为四种类型:能而欲型、能而不欲型、欲而不能型和不能不欲型。
笔者从生命历程理论的原理得到启示,发现女性流动人口的生命历程事件不是完全由个人任意选择的,而是受到身处其中的长期具体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和控制。具体表现在:
第一,社会处在一个变迁的过程,社会发展具有阶段性,诸如对流动人口的政策经历了从开放到管制再到融合的过程,所以对每个女性流动人口的生命历程事件带来了不同的影响。
第二,由于生命事件都有一个标准的社会性时间,如果个人的价值取向偏离了这个时间,就有可能带来不良的社会后果。特别是女性流动人口的教育和婚姻,面临了许多限制性因素,进而影响到其今后的个人发展。
第三,女性流动人口的社会关系网络和资源比较稀缺,她们的流动更多地呈现出依附性和不稳定性,这种劣势的累积性,不仅对自己的未来,而且对其下一代也会有不利影响。
第四,女性流动人口这一群体中不乏一些发展比较好的女性,她们恰恰正是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提升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因此,笔者在最后结论部分提到了促进女性人口发展的一些建议,如提供接受各种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婚姻、恋爱观和自强自尊意识,重视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