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生真菌与宿主植物具有互利共生的关系,药用植物中蕴藏着丰富的内生真菌资源。研究表明,药用植物内生真菌能代谢产生诸如抗肿瘤、抗菌等与宿主相同或者相似的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这些活性物质可以直接作为药物的有效成分或者作为新药研发的先导化合物。为了从药用植物内生真菌中寻找有生物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本文主要选取5种药用植物作为材料,对其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纯化,研究了内生真菌发酵提取物的抗单胺氧化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生物活性,并对有活性菌株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利用组织块法分离5种植物的内生真菌,共得到45株内生真菌,其中从露蕊乌头(Aconitum gymnandrum)中分离得到25株,甘青乌头(Aconitum tanguticum)中得到4株,高乌头(Aconitum sinomontanum)中得到5株,翠雀(Delphinium grandiflorum)中得到8株,紫堇(Corydalis edulis)中得到3株。2.活性测定:对45株菌进行发酵,发酵液用乙酸乙酯萃取,菌丝体用甲醇提取,共得到90种粗提物。用酶标法对粗提物进行抗单胺氧化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当初浓度为1mg?mL-1时,抑制率在70%以上的粗提物有16个,其中90%以上的有5个,80%以上的有7个,抑制率最高的是LRWT-39(露蕊乌头39)的乙酸乙酯提取物,抑制率达到99%;当初浓度为300μg?mL-1时,抑制率在70%以上的有5个,进一步测定IC50值,LRWT-39的值最低,达到38.82μg?mL-1。采用改进的Ellman方法测定了样品抗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结果显示,当初浓度为1mg?mL-1时,粗提物抑制率最高的只能达到25%。3.化学成分的初步探究:对5株次级代谢产物具有单胺氧化酶抑制活性的菌株L RWT-26-1(露蕊乌头26-1),GWT-7(高乌头7),LRWT-39,GWT-8(高乌头8),CQ-17(翠雀17)以及课题组前期从荷叶中发现的具有抗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菌株HY-9(荷叶9),进行了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运用现代色谱技术(硅胶柱色谱,大孔树脂,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借助1H-NMR、13CNMR和已知文献比对,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是Pseurotin A1(1)、Alternarriol(2)、Ergosterolperoxide(3)、Bisdethiobis(methylthio)gliotoxin(4)、alternariol 4-methyl ether(5)、Brevianamide F(6)和fumitremorgin C(7)。通过酶标法检测所有化合物的抗单胺氧化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3(Ergosterolperoxide)和化合物4(Bisd-ethiobis(methylthio)gliotoxin)有一定程度单胺氧化酶抑制活性,初浓度为300μg?mL-1时,抑制率分别为53.82%和65.60%,IC50值分别为142μg?mL-1和130μg?mL-1;但所有化合物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率都较低。4.菌种鉴定:运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菌株LRWT-39,GWT-7,GWT-8,LRWT-26-1和菌株CQ-17的ITS区序列分析,在Blast上与其同源性较高的ITS rDNA序列进行比对,通过聚类分析,并结合菌落形态颜色及菌丝体、分生孢子的观察,最终GWT-8,LRWT-26-1和LRWT-39鉴定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真菌,GWT-7暂时鉴定为喙枝孢属(Rhinocladiella sp.)真菌,CQ-17暂时鉴定为镰孢属(Fusarium sp.)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