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所在,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不竭动力。民族文化认同主要是指民族成员对本民族主体文化的归属意识。民族成员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可与共识不仅表现为民族文化的精神、情感、规范和目标转化为民族成员内在本质的过程,而且表现为民族成员根据自己的内心、道德本性和特殊需要对本民族文化的群体价值进行整合的过程。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可与共识,是一个主体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同时也是他们与外界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目前看来,所有能见到的有关民族认同的研究,大部分都是在考察民族文化的认同。通过对现有文献的进一步分析可知,目前的民族文化认同问题研究成果主要是以单个民族或者地区为背景,多从民族文化认同感缺失方面研究的。并没有没有把这一问题放到一个大背景下,以大学生为主要研究群体来研究民族文化认同问题。由于大学生的认知方式、心理状态尚未成熟,对自我与他者关系的认知模糊,最终往往影响到他们的行为选择。加之文化多元化的影响,大学生中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民族文化认同危机,我们必须清楚地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加强当代大学生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教育,提升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度。因此,在当代中国,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的研究是一种文化立场和态度的思考,消除核心价值认同危机,重塑大学生体现核心价值的文化认同,对中国大学生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的理论研究。对于民族文化认同进行了相关的理论研究。分别阐述了民族文化的内涵、分类和特征以及民族文化认同的内涵、表现及作用。对于民族文化与民族文化认同相关理论的分析,明晰民族文化及其民族文化内涵的相关概念,为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问题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第二部分:阐述了加强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的必要性。加强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责任感,促进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个人修养的提升,有助于构建大学生的民族文化价值观,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因此,加强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是必要的。第三部分:对影响当前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现实环境与社会因素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价值取向。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导致大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知识学习贫乏。互联网传媒的不良影响导致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具有虚拟色彩。第四部分:具体提出了提升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的对策研究。具体包括从制度体系层面和行为实践层面加强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教育;加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营造和谐校园文化;加强网络传媒及信息管理,建设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大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学习民族文化知识和参加民族文化实践活动。加强当代大学生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教育,提升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度,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提升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对于中华民族的生存和民族尊严的维护有着重要的意义。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不强是确实存在的问题,因此,研究民族文化以及民族文化认同的理论根源,并且寻求当前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问题的主要因素,找到应对此问题的策略方法是本文的主要内容。通过一系列分析,得出当代大学生受到现实环境与社会思潮的影响,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的束缚,以及互联网传媒的不良影响,导致大学生出现了民族文化认同的危机。相应的,我们就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依据大学生的特点,培养他们形成与社会主义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相符合的文化价值认同,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新生代大学生是中国今后半个多世纪的知识阶层的代表,他们的文化取向必将影响到今后整个国家的文化认同与社会的价值取向。因此,在当代中国,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的研究不仅是一种文化立场和态度的思考,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