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特应性体质对两种常见的儿童风湿病——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病情的影响。
方法: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将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儿分为特应性体质组和非特应性体质组,对于每种疾病,分别记录两组患儿起病时症状评分、实验室检查结果,随访过程中病情评估指标、治疗药物以及病情反复等情况,通过数据分析和统计,比较特应质组与非特应质组之间各项指标的差异。
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共34例,其中特应质组17例,非特应质组17例。研究结果初步发现:(1)特应质组患儿起病时红细胞沉降率高于非特应质组(65.0±22.2 mm/h 对45.5±24.3 mm/h,t=2.44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特应质组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率高于非特应质组(13/17 对7/1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特应质组患儿起病时SLE 病情活动指数(SLEDAI 评分)高于非特应质组(Z=-2.22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在接受治疗后,至个人SLEDAI 评分下降50%时,特应质组患儿在此期间糖皮质激素单位体重累积剂量大于非特应质组(17.9±8.4 mg/kg 对11.9±7.0 mg/kg,t=2.26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儿共29例,其中特应质组15例,非特应质组14例。研究结果初步发现:(1)特应质组患儿起病时红细胞沉降率高于非特应质组(68.9±26.3 mm/h 对47.6±27.7 mm/h,t=2.11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特应质组患儿起病时疾病所累及关节的数量大于非特应质组(4.3±2.2 对2.5±2.0,t=2.14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特应质组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率高于非特应质组(12/15对6/1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发病3个月后随访时,特应质组患儿达到美国风湿病学会ACR 儿科30 反应标准的比例低于非特应质组(7/15对12/1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发病6个月后随访时,特应质组患儿达到美国风湿病学会ACR 儿科70反应标准的比例低于非特应质组(3/15对8/1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在发病最初6个月内特应质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糖皮质激素单位体重累积剂量大于非特应质组(164±34.4 mg/kg 对127±28.6mg/kg,t=3.098,P<0.01),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5)在两组患儿发病后2年的随访过程中,各记录到19 次和18 次病情反复,而追溯原因,在特应质组患儿总共19 次病情反复中,有13 次因为感染所致,而非特应质组的此项比例为6/18,特应质组患儿感染致病情反复的比例高于非特应质组(13/19 对6/1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儿童风湿病患儿合并特应性体质可能对其病情产生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起病时活动性较强,治疗过程中所需糖皮质激素的剂量相对较大,疾病缓解相对较慢,并且容易由感染因素导致病情反复,影响患儿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