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前哨淋巴结活检在早期子宫恶性肿瘤治疗中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分析前哨淋巴结的分布及影响其检出率的因素。
方法:选自在2007年2月至2008年4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宫颈癌患者36例,内膜癌患者14例,除5例宫颈癌患者行腹式手术,其余患者均行腹腔镜手术,宫颈癌腹腔镜手术组术前在宫颈3、6、9、12点(避开癌灶)注射亚甲蓝4毫升,开腹手术组术中在宫颈四点注射亚甲蓝4ml,内膜癌患者4例术前经腹壁在子宫底部前中后三点注射亚甲蓝4毫升,10例术前在宫颈四点注射亚甲蓝4ml,3—5分钟后观察淋巴引流区,寻找蓝染的淋巴管和淋巴结,术后将所有淋巴结送检,经石蜡包埋,脏染色病理检测,并行连续切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淋巴结中细胞角蛋白(CK)的表达,所有数据经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1)36例宫颈癌患者前哨淋巴结(SLN)识别率为83.3%(30/36),宫颈癌患者腹腔镜手术组SLN识别率为87.1%(27/31),开腹组识别率:60%(3/5),平均每例检出SLN3.2个(1—9个),内膜癌患者识别率:64.3%(9/14);宫颈部注射识别率:80%(8/10);宫底部注射识别率25%(1/4);平均每例检出SLN3.3个(1-10个)。(2)宫颈癌前哨淋巴结最常见的部位是闭孔窝77.8%(35/45)、髂内动脉31.1%(14/45)和髂外血管26.7%(12/45)。内膜癌前哨淋巴结分布:闭孔窝78.6%(11/14),髂外血管28.6%(4/14)、髂内动脉14.3%(2/14)。(3)宫颈癌患者20例术前无化疗,18例检出SLN,检出率90%,16例术前化疗,12例检出SLN,检出率75%, 3例术前化疗2次,未能检出SLN。本组患者仅1例术前有宫颈锥切史,该患者检出双侧SLN。(4)宫颈癌患者中,肿瘤直径≥4cm者15例,12例检出SLN,检出率80%,肿瘤直径<4cm者21例,18例检出SLN,检出率85.7%,P>0.05。(5)36例宫颈癌患者中,3例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转移率8.3%。1例仅有前哨淋巴结转移,一例未检出前哨淋巴结,另一例出现假阴性。多层切片及免疫组化检测未发现更多癌转移。
结论:(1)腹腔镜下宫颈癌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是安全、准确、可行的,且能够动态观察亚甲蓝的走行途径,清晰的观察淋巴结、淋巴管的蓝染情况,更符合微创观念,前哨淋巴结活检应首选腹腔镜术式。(2)腹腔镜下前哨淋巴结活检适合于早期宫颈癌、内膜癌患者,进展期患者容易出现假阴性或检测失败,以前哨淋巴结活检替代常规的盆腔淋巴结清扫还需要进行更大规模的临床试用及随访研究。(3)亚甲蓝用于前哨淋巴结检测具有价格低廉、操作方便、安全性好等特点,宫颈癌患者腹腔镜手术前5分钟宫颈注射比较合适。(4)闭孔区是前哨淋巴结最常见的部位,其次是髂内和髂外,符合肿瘤转移的常见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