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郊区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交往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fj0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学校教育的特点、学生个体的成长阶段的特殊性等方面影响,学生群体生活于相对封闭的校园之中,与社会有着一定的距离。尤其是大学的学生,他们富有青春活力,但生活区域相对固定在独立于社会的“象牙塔”之中;他们热情活泼,生活的方式紧跟时代的步伐。他们有着渴望成长、拥抱社会的激情,也会需要个人的独立的空间。因此,他们与学校外面的社会交往、在学校内部的环境中交往、更与他们自身交往。这种交往在不同的环境之中,也有着不同的表现,或者是更多的融入社会、或者是更多的关注自己的周围环境。这种不同的互动,与社会、与群体、与他人的接触伴随着他们的学习生活、成长过程,也影响着他们的发展方向。立足于大学生的社会交往,本文选取南宁市五处不同地点的高校及校区对不同环境中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进行研究。随机选取五处院校及校区的同学发放问卷,进行数据收集,从社会交往的范围、社会交往的意愿、社会交往的方式三个方面着手分析不同环境中大学生社会交往的现状。此次研究中使用了问卷法、访谈法与文献研究法。使用统计软件SPSS20.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对学生、老师的访谈验证以下假设:环境限制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交往、大学生的社会交往意愿受环境的影响、大学生社会交往方式与院校环境具有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区域环境中的高校在校大学生社会交往具有差别。其中,城市郊区的院校及校区内的在校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社会交往少于城市内部院校及校区内的在校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社会交往;城市郊区的院校及校区的在校大学生的社会交往意愿低于城市内部院校校区的在校大学生的社会交往意愿;城市郊区的院校及校区的在校大学生使用网络方式进行社会交往的状况更为普遍。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一部分是大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处事方式,另外与他们所处环境也密不可分。在城市郊区的院校及校区,区域建设的滞后带来的区域发展缓慢是外在的客观原因,这种环境下致使在校学生处于更加封闭的环境之中;学校周围有限的公共交通线路,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在校学生与学校外部环境的联系;在这种环境中,更加剧了在校学生的惰性,他们在社会交往时更多的是采取被动的形式、网络的方式。把握现状、总结原因,在高校发展、学生培养中重视制约学生发展的因素、完善学校基础建设,有利于帮助在校学生营造良好的社会交往环境。大学生生活在校园中,学习需要更多的自觉与钻研,但更少不了学校与老师的帮助与引导。对他们而言,学习之外的成长亦是如此,更需要社会、学校、老师、家长的共同关注,为了大学生群体更好的成长、实现自我价值;更好的适应社会、为社会贡献力量。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的发展,档案信息服务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随着移动通讯及互联网、无线网的普及,整个社会步入了微传播时代,高校群体是个特殊的群体,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之魂。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大学生作为青年中掌握先进文化知识的特殊群体,他们的发展与祖国的进步、
一、"共同愿景"引领队伍成长心理学大师马斯洛曾说:"杰出团队的显著特征,便是拥有共同的愿景与目的。"共同愿景是全体教师积极参与讨论而确立的发展目标,是所有教师共同的、
自2010年以来,受美元持续贬值和全球宽松货币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大幅上涨,世界三大经济体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压力,并逐步扩散到其它经济体,中
阿希尔·克洛德·德彪西(Achille claude debussy1862——1918)是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法国著名的作曲家,也是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人,在西方音乐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为20
近年来,宜兴市社区教育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面对学习化社会中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以及不断进步的社区文化氛围,把握新视角、找准着力点、塑造好形
<正>近几年来,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立足社区,面向基层,努力办好居民家门口的社区教育,从2017年开始,用4年时间创建现代化市民学校,并全面提高市民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满
<正>2016年4月19日,水利部印发了《水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水政法[2016]156号)(以下称《办法》)。《办法》共六章三十二条,对可交易水权的范围和类型、交易主体和期限、交易
近年来,荧光分析检测方法因方法简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及快速便捷等优点而广受青睐。罗丹明类荧光染料表现出许多优秀的光化学、光物理性质,其中包括摩尔消光系数高、荧光
物权追及力乃物权效力之一种,事关对物权人利益的维护。在现今的民法理论中,物权追及力受到诸多限制,其存废是颇具争议的问题。本文一方面对物权追及力法源进行探讨,旨在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