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刑法典中的“致人死亡”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ying198706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致人死亡”立法缺陷的存在,不仅导致学界的理论争议,而且引发司法实践法律适用的混乱。但是目前研究这一课题的学者不多,因而深入、细致的研究这一立法现象,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笔者认为应该深入研究我国刑法典中的“致人死亡”,找出其中的立法缺陷,借鉴国外相关立法经验并结合刑法理论,完善我国的“致人死亡”立法。围绕这一主题,笔者首先总结和归纳了我国刑法典和国外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国家刑法典中的“致人死亡”立法规定,以便对这一立法现象有个整体认识,为全文论述作铺垫。在对中外“致人死亡”立法规定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刑法学界的争议和相关刑法理论对我国刑法典中的“致人死亡”立法规定,从主观罪过、犯罪对象、因果关系、刑罚配置四个方面做了一番彻底的剖析,澄清了“致人死亡”中的某些刑法问题,并找出“致人死亡”立法中存在的不足。最后从罪刑法定和罪刑均衡两个角度,结合“致人死亡”立法规定之缺陷阐述了“致人死亡”立法完善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完善构想。
其他文献
博客是一种新事物。在中国已经有超过1750万的人在使用博客,其影响力不容小觑。但是许多人还不清楚博客是什么,本文从宪法学的角度出发,对博客进行探讨。首先,介绍博客的发展
追诉时效是对追诉权即求刑权的限制,其结果将导致犯罪人本应承受的刑法否定性评价以及刑罚因超过追诉时效期限而归于终结。由于追诉时效符合刑罚宽缓化的趋势(即不使用刑罚,
在世界范围内,公司治理结构是近几年各国企业社会中非常流行的一个词汇,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影响下,公司治理问题越来越受到各国关注。虽然对于公司治理
目前,在国际学术界,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科学论的关系是较为引人注目的焦点,这是科学论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科学哲学中,逻辑实证主义与社会建构主义的冲突使人们的研究角度逐步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