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针刺TIA患者左侧少府穴,同时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观察在针刺六个不同时间点的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中各参数的变化,研究针刺左少府穴对TIA患者不同时间点内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PI及RI的影响,为临床使用该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实验受试者为有TIA病史的中老年志愿者共30人,年龄在40-75岁之间。志愿者符合TIA纳入标准,且经TCD的超声显像证实左侧MCA血流速度加快,Vs:140~160 cm/s,Vm:100~120cm/s,右侧MCA血流速度正常范围内,高度提示左侧MCA中度狭窄,血管内径减小50%-69%。志愿者要排除先天性脑血管病、既往脑卒中合并TIA、各种原因(外伤、穿刺等)所致的血管病变。被选取的志愿者要求在实验前48小时以及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禁烟酒及口服药物,保持充足的睡眠眠,避免因其他因素影响实验数据,从而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实验之前向志愿者阐述该实验的安全性、实验目的及方法,征得其同意后进行实验。实验时间:志愿者在进餐后2小时,平卧5分钟之后,呼吸、脉搏及血压均平稳后开始测定。实验环境:室温24±2℃,空气相对湿度50±5%,保持室内安静。选取左侧少府穴,进行局部皮肤消毒后,直刺0.3~0.5寸,以得气为度,进针时、行针时及出针时施以转速为每秒捻转6转的平补平泻行针手法15秒,共90转。受试对象采取仰卧位,保持平静,头偏向一侧,充分暴露检查侧颞部。检测人员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选择2MHz脉冲波多普勒探头于左右侧颞窗,探头稍向后探及大脑中动脉,在彩色图像饱和处后取样,分别记录针刺前5min、进针时、行针1(留针15min)、行针2(留针30min)、出针时(留针45mmin)和出针后5min共计6个时间点的双侧大脑中动脉的Vd、Vs、Vm、PI及RI的实验数据。将实验数据录入SPSS17.0版统计学软件,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提示有显著性差异。避免因行针或补泻手法不同等产生的实验误差,故对受试对象的针刺及行针手法均由同一名针灸师进行系统培训后操作;整个TCD检测过程中由超声医师操作结果1.针刺TIA患者左侧少府穴:(1)不同时间点左侧MCA的Vs、Vd、Vm参数:在行针2时左侧MCA的Vs、Vd、Vm数值均与针刺前相比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时间点的数据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2)对于左侧MCA的PI、RI参数影响:在针刺时、行针1、行针2、出针时及出针后与针刺前前相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针刺TIA患者左侧少府穴:对于不同时间点右侧MCA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影响,在针刺时、行针1、行针2、出针时及出针后与针刺前相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针刺TIA患者左侧少府穴,在留针30分钟时左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减慢,与左侧大脑中动脉的血管弹性和血管阻力无关2.针刺TIA患者左侧少府穴,对于右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及PI、RI指数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