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社会医疗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成为家庭及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而增龄老化性失能致高龄老人是特殊弱势群体,需要家庭及社会更多关爱。高龄老人常患有多种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其中心脑血管疾病在中国乃至全球均有较高发病率及致死、致残率。AS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而抗血小板治疗为抗AS治疗的基石药物之一。阿司匹林为临床上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在中老年人群中广泛使用,但该药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尤其是消化道出血、出血性脑卒中等,也逐渐成为临床关注的焦点,是许多患者拒绝及停止服用该药的原因。目前已有报道的普通人群长期使用阿司匹林不良反应有:1、胃肠道反应:出血以轻微出血较常见,如鼻腔出血、牙龈出血、皮肤黏膜出血、眼结膜出血、血尿等,而消化道出血、胃溃疡最为严重,其他较常见如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2、肝功能损害。3、皮疹等过敏反应。4、其他:有极少数报道提出其有损害肾功能、血小板减少、升高血尿酸诱发痛风等不良反应,但属于极少数研究。近年来,关于老年人使用阿司匹林的安全性研究报道较少,而高龄患者是否应长期使用阿司匹林以及安全使用剂量的研究更是缺乏,目前尚无大型医学研究给予明确指南。而已有的报道老年患者年龄均在75岁以下,且研究样本少,服药时间短。为了探讨高龄患者长期口服阿司匹林的主要不良反应及使用安全性,本研究于我院干部病房高龄患者中选取了775例(其中445例长期口服阿司匹林)进行临床观察研究,主要观察阿司匹林导致严重出血事件(消化道出血及脑出血),以及对血小板、血尿酸、肾功等的影响,以供进一步临床参考。方法:本文回顾性研究1989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干部病房诊疗的775例高龄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年龄≥80岁),其中排除了使用其他类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如氯吡格雷、普拉格雷、双嘧达莫、替罗非班等,及患有血液系统疾病、肿瘤或血小板减少、严重肝肾功能损害、严重出血病史、痛风及3个月内有重大手术史的病人,基础疾病及用药等一般情况大致一致。分为阿司匹林组(拜阿斯匹灵100mg1/日口服,德国拜尔公司)和非阿司匹林组。分析两组患者的疾病谱、阿司匹林服药史、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消化道出血及脑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比较服药1年内血尿酸值及肾功能变化、服药3年后血小板计数的变化情况。并跟踪调查阿司匹林组中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100名住院患者嘱其均于晚餐后半小时口服阿司匹林100mg,观察其胃肠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测定结果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两组的生化指标自身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775例患者均以患有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为主。阿司匹林组患者中最长服药年限24年,服药年限≥5年者共294人(66.07%),平均服药年限为3.82年。二组消化道及脑出血事件及用药前后血小板数、肌酐、尿素氮水平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服药相对1年后血尿酸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名阿司匹林组患者中有恶心症状者10人,呕吐者1人,轻度腹痛者2人,余无不适反应发生。结论:1、高龄患者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二级预防中长期应用阿司匹林安全性较高。2、主要不良反应中消化道及出血性脑卒中事件发生率无升高甚至有降低趋势。3、用药前后血小板计数无减少,肌酐、尿素氮无明显变化;但用药前后血尿酸水平有所升高,应加以关注,尤其对于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的病人,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监测该项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