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权威是教师依据国家、社会赋予的合法教育者身份以及教师自身的素养和魅力而形成的一种对学生的支配力和影响力。按照教师权威的性质和来源,可将其划分为制度性权威和非制度性权威两个方面。前者是教师凭借国家法律法规、文化传统等外部因素而形成的外源性权威,这种权威是所有教师共同拥有的,后者则是教师凭借个人自身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道德修养、人格魅力等因素而形成的内源性权威,这种权威并非所有教师共同拥有,而是随教师个体间素养的不同而存在着差异。 教师的非制度性权威从其构成来说,主要包括三个要素,即专业权威、道德权威和魅力权威。教师非制度性权威作为师生交往互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的软性影响力,具有教育性、持久性、可变性和个体差异性等一系列特征。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非制度性权威并不能够完全脱离制度性权威而孤立存在,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一方面表现为教师非制度性权威受到制度性权威的制约,另一方面则表现为教师非制度性权威可以为制度性权威提供支持与保障。教师的非制度性权威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等,也关乎着教师的职业价值能否真正实现。 在当今的教育实践中,伴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张扬,教师的非制度性权威正面临着危机与挑战,加之部分教师自我提升动力不足以及对制度性权威的滥用等,导致教师的非制度性权威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弱化的趋向,而这无疑将会削弱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削弱教育和教学的效果。为此,教师必须做出多方面努力,提升自己的非制度性权威。 教师个体的非制度性权威是在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以及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得以生成和升华的。其基本的生成路径主要包括: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反思、培训等,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进而生成专业权威;通过严格的自律自省,完善自己的德行,进而生成道德权威;通过增强自己的亲和力和幽默感等,进而生成自己的魅力权威。教师既为人师,即有责任和义务提升自身的非制度性权威,以使自己能够更好地发挥对于学生的影响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