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三民主义”与近代中国社会力量的整合

来源 :云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ao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反帝、反封建、发展近代经济的口号和任务由此而起。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抗,但结果都是以失败而告终,中国面临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孙中山成功地领导了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究其原因,除了中国人民进行不屈不挠的抗争之外,还离不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对近代社会力量的整合。那么,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如何对近代社会力量进行整合的?本研究正是针对这一问题展开的。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一代代仁人志士进行了救国救民的探索和斗争。为了结束中国长期的分散局面,克服积贫积弱,实现社会力量的整合,孙中山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对近代思想家救国救民的思想进行了批判地继承、发展和创新。他认识到,要想使中国摆脱殖民阴影,必须改变一盘散沙的局面,使各阶级各阶层中不甘沦亡的人们的力量不致因内耗而使民族的总体力量下降。要解决中国社会的再组织问题,必须有一面共同的旗帜。这就是孙中山创立的三民主义。在三民主义思想中,民族、民权、民生思想不再是彼此孤立,而是相互联系,这就为各个阶级各个阶层提供了有效的沟通渠道,使各派势力能够在共同的目标下协调行动,大大增强了中华民族整体的斗争力量。他后来师法苏俄,将旧三民主义适时调整为革命的新三民主义,对前期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进行大胆地修正,增添了反映时代特点的新内容,从而使三民主义实现了一次飞跃。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历史虽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但在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指导下,中华民族整体的斗争力量得到增强,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受到沉重地打击,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但是由于其纲领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孙中山“三民主义”对中国近代社会力量的整合显示出一定的有限性。
其他文献
动机被公认为是影响学习者语言学习成就的最重要的个人因素,如果不能很好的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很难有效地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在西方,研究者们已经做了大量的关于第二
作为地理的第二语言,地图是学好地理必不可缺的工具之一。正确认识地图、阅读地图、分析绘制和运用图表,并能做到图像信息与文字信息间自由转换,是学习地理的秘诀与捷径。在平常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出现了诸多的新情况、新问题。辅导员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和大学生健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