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分析不同手术入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和手术前后影像学改变,评估颈椎曲度、椎管狭窄率、骨化节段数目、术前颈脊髓T2WI高信号等因素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手术入路选择中的指导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行前路或后路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出院的患者60例,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46-73岁,平均52.3±7.82岁,随访时间2-6年,平均随访时间2.7±0.66年。所有患者术前均常规行颈椎正侧位及过伸过屈位X线摄片、CT平扫及矢状位重建、MRI等检查,术后定期复查,采用日本骨科协会改良的JOA计分法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计算神经功能恢复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P<0.05。结果:①颈椎曲度正常或轻度改变时前后路手术疗效相当,颈椎明显后凸,甚至反弓的病例,前路手术的近、远期疗效均优于后路;②椎管狭窄率低于45%的病例前路手术疗效优于后路,椎管狭窄率大于45%的病例近期疗效后路手术优于前路,远期疗效前路优于后路;③两个节段以内的OPLL患者,前后路手术近期疗效相当,但远期疗效前路手术优于后路,三个节段以上的OPLL患者,前路手术近、远期疗效均优于后路:④连续型OPLL患者,早期前后路手术疗效相当,但远期疗效前路明显优于后路,节段型OPLL患者,前后路手术的近、远期疗效均无明显差异,混合型OPLL患者,近期疗效后路手术优于前路,远期疗效前路手术优于后路,孤立型OPLL患者,前路手术近、远期疗效均优于后路;⑤颈脊髓T2WI高信号组患者,近期疗效前、后路手术无明显差异,远期疗效前路手术优于后路,颈脊髓T2WI信号无改变者,近期疗效后路手术优于前路,远期疗效前路手术优于后路。结论:经分析与评估,得出如下初步结论。①颈椎曲度、骨化节段、骨化类型、椎管狭窄率以及T2WI髓内高信号等因素均能影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手术疗效,进而成为术前评估的重要环节,尤其在指导手术方式选择上有重要价值。②除C2水平以上的骨化灶前路手术操作困难外,C3-C7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采取前路手术前移、漂浮或切除,均可获得理想的神经功能恢复并长期保持,但对于3个节段以上、椎管狭窄率大于45%且临床症状严重的OPLL,可考虑先后路、再前路。③颈椎曲度变直或后凸(中、重度)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后路手术减压空间局限,远期疗效不佳,应选择前路手术减压并重建正常颈椎前凸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