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原子核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一种类似球形的结构,但最早由Wheeler提出,在合适的条件下,原子核将会出现很奇异的形状,例如环形结构,但环形结构会存在着各种不稳定的因素,于是该结构能否稳定存在就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本文选取了轻核区域内的还有中等质量区域的原子核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能量密度泛函理论,对不同条件下原子核进行自洽的能量进行计算,主要是约束四极矩Q20的Hartree-Fock-Bogoliub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子核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一种类似球形的结构,但最早由Wheeler提出,在合适的条件下,原子核将会出现很奇异的形状,例如环形结构,但环形结构会存在着各种不稳定的因素,于是该结构能否稳定存在就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本文选取了轻核区域内的还有中等质量区域的原子核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能量密度泛函理论,对不同条件下原子核进行自洽的能量进行计算,主要是约束四极矩Q20的Hartree-Fock-Bogoliubov(HFB)能量计算,以及约束四极矩Q20的推转的Skyrme-Hartree-Fock能量计算。根据具体计算,随着Q20的变化,输出原子核的密度分布,我们发现Q20超过某一值的时候,的确发现密度的分布为一环形,但是并不能稳定存在,即放开Q20的约束,原子核密度分布有返回球形的趋势,但对原子核进行推转计算,发现一些沿z轴高自旋的原子核理论上能稳定存在于某一态上。再对环形核的一些具体能量的研究,发现了环形核的一些性质与球形核大不相同,环形核由于处于激发态,通常储存着非常大的能量,当衰变到基态的时候,将释放出来巨大的能量,在未来有可能作为一个能量源,目前实验上通过28Si轰击靶核12C已经发现28Si的确出现了预言的理论值,因此对环形核的研究具有着非常现实意义。气泡形原子核是一种核中心的核物质密度低于原子核外围密度的原子核,与环形核不同的是气泡原子核中心还存在着一部分核物质,目前人们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s轨道核子的缺失,或者在超重核区域库伦作用产生的排斥的影响,目前实验上对于34Si研究的确发现由于2s1/2轨道核子的缺失导致了质子的密度出现气泡的现象。气泡形原子核相当于一个不完全的环形密度分布,因此研究方法类似于环形核的研究,主要研究不同的能量项例如库伦,自旋轨道,对效应等对这个气泡效应的影响。
其他文献
在有限群G的研究中,将某些正规性条件赋予一些特殊子群或特定集合,结合极小阶反例法,得出了群G的p-幂零性和超可解性的一些判定.本文主要分为以下两部分:1.称群G的一个子群K在G中弱s-置换,如果存在T(?)G,使得G=KT且K∩T≤KsG,其中KsG是包含在K中的G的最大的s-置换子群.利用素数幂阶子群的弱s-置换性来研究有限群的结构,得到了G为p-幂零群的一些判定条件.2.称群G的一个子群H在G
早期研究认为中元古代(1.6–1.0 Ga)期间大气pCO_2水平极高,约为现代大气的10–200倍,是维持当时低太阳辐照度条件下温室气候的重要原因。而近年有研究表明,华北中元古代铁岭组(1.45–1.40 Ga)叠层石内的微亮晶方解石主要源自水柱中蓝细菌光合作用诱发的方解石沉淀,从而认为蓝细菌的碳酸盐浓缩机制(CCM)此时已经启动,表明大气pCO_2水平低于10×PAL。为了揭示该时期大气pCO
高能重离子碰撞物理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兴起,随着实验条件的不断改善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今已成为现代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所谓“高能”指的是能量特别高,而“重离子”指的就是原子核,将两个原子核加速到接近光速,它们碰撞后形成的物质即为高能重离子碰撞物理研究的对象。目前世界上能量最大的两个加速器RHIC和LHC都确认了一种新型物质形态——夸克胶子等离子(QGP)体的存在,理论上,
近年来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水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不断对海洋资源的进行开发和利用,但由于不科学的使用化学品,直接或者间接的对海洋环境造成生态压力,海洋生态环境遭到很大的破环。如何减小因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以及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品并保障海洋可持续性发展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研究建立在2017年至2018年对乐清湾四个季度的海洋环境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高准确度、高灵敏度的检测方法,分析了乐清湾海域水
背景:瘢痕疙瘩是由创伤、烧伤、手术等引起的皮肤深部损伤而出现的纤维增殖性疾病。无论是在美观上,还是在功能(如挛缩)或者是在主观感受上(包括瘙痒症),都影响患者的生活质
目的:既往研究报告中对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高表达与结直肠癌(CRC)患者预后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尚有争议。本研究利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估HER-2与结直肠癌的
可调控的手性超材料是一个关键材料,其被用于构建未来纳米光子学系统的可重构的具有功能性的元件,其在偏振敏感成像、纳米全息、相位裁剪及控制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本论文将研究由于几何方面的变化引起的手性超材料光学性质的变化。我们相信本工作,作为基础研究,将有利于探索和开发一些新型的基于可调控性的纳米超器件。本文主要研究手性超材料结构单元的形变对光的传输性质的调控作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基于透
丢番图问题与L-函数二次均值是数论的重要研究课题,不定方程与丢番图逼近是丢番图问题的两个主要研究内容.本文利用初等数论的递归序列方法解决了一个高次不定方程的求解问题,利用解析数论的方法研究了一类素变量混合幂丢番图逼近问题及L-函数的二次均值问题,主要结果如下:1.证明了不定方程5x(x+1)(x(x+2)(x(x+3)=18y(y+1)(y+2)(y+3)仅有四组非平凡整数解(x,y)=(6,4)
藏南雅鲁藏布缝合带混杂岩记录了新特提斯俯冲、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和缝合等过程,研究其形成过程及物质来源对恢复古板块构造格局,重塑古洋盆形成、演化及消亡过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前人对该混杂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特提斯洋俯冲及印度亚洲碰撞过程,而对于其本身形成与演化过程以及蛇绿岩的剥露历史缺乏足够的关注。本文选择了雅鲁藏布缝合带中段布马和路曲以及东段朗县的混杂岩开展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并进行了砂岩碎屑成
为研究随机干扰对食饵具有庇护效应的捕食系统的影响,考虑功能反应以及阶段结构等因素,运用生态学及It?公式、Lyapunov函数、Chebyshev不等式等随机微分方程研究方法,主要研究了随机捕食系统中解的性态特征,得出以下结果:(1)在Beddington-DeAngelis(BD)型功能反应的确定性系统中,考虑庇护效应和随机干扰因素,建立具有庇护效应和BD型功能反应的随机捕食-被捕食系统模型,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