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1965年美国教授札德提出模糊集合论以来,“模糊的”、“模糊性”,作为科学术语,吸引了许多学者的注意力。“模糊性”这个概念被应用于各种领域。毫不例外,这个概念也被应用于语言学。事实上,一些学者把模糊性与语言学结合起来一点都不奇怪,因为语言本身就包含着许多易变的,难以捉摸的,复杂的因素。模糊性作为语言的一个固有特性,出现在不同类型的文体中,尤其是文学作品中。一些人甚至把文学作品称为“一种模糊信息的载体”。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信息传播活动,势必受到语言模糊性的影响。近二十多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把注意力转到了模糊性与翻译的关系以及文学模糊性的翻译上。然而许多关于模糊性与翻译的研究仅仅停留在很宽泛的范围内。在以前所作的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缩小了范围,把重点放在小说中模糊性的翻译上。小说是文学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形式之一。众所周知,小说讲述的是想象出来的人物和事件,所以在小说中肯定会存在大量的模糊性。全文分为七个部分讨论小说中的模糊语言及其翻译。第一章是引言部分,对本文做了总的介绍。第二章是综述部分,作者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对语言模糊性,模糊性与翻译的关系和文学模糊性的翻译所做的研究。第三章对语言模糊性做了简单的介绍包括模糊的定义,特点,分类及一些与模糊容易混淆的概念。第四章主要讨论模糊性在国内外翻译标准中的体现,尤其是在文学翻译标准中的体现。涉及的翻译标准有严复的“信,达,雅”,傅雷的“神似”,钱种书的“化境说”,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卡特福德的语言学翻译理论以及奈达的功能对等原理。第五章和第六章是文章的主体部分。第五章主要从不同方面讨论小说中的模糊现象及其翻译。本章先分析了小说中模糊性产生的原因,然后通过许多例子来呈现模糊性在小说中语义、句法、人物描写及主题方面的体现。第六章主要讨论小说中模糊语言的翻译方法:从模糊到模糊、从模糊到精确。为实现从模糊到模糊,本章介绍了两个翻译技巧:对应和转换;为达到从模糊到精确,本章论述了另外两个技巧:省略和增词。最后一章是结论部分。模糊在小说中的不可避免的,它给翻译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然而,模糊是有一个度的,人们不能夸大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