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与不满共生--19世纪下半期英国农业工人的历史命运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mi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首先从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农业劳动力大量地离村进城——开始。在考察农业劳动力的大批外出的原因时,作者发现了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是乡村中糟糕的生活状况推动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推力说);另一种则认为是城市中的优越条件吸引着他们(拉力说)。这样就引出了文章的主要问题,即农业工人的生活状况到底怎样?当时的自由主义人士普遍描述了一副惨淡的生活景象,认为他们的生活非常糟糕(悲观论调);而后来学者们的研究则表明,这一时期乡下人的生活前所未有得好(乐观观点)。 在对这两种的观点进行阐述和分析之后,作者发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多重因素决定的:历史现象本来就是复杂和多样的;人们从不同的立场出发,从不同的视角裁剪各自所需的材料,就会得出不同的观点。对两种观点进行比较后我们可以看出,悲观派的观点存在很大的偏见和缺陷,而乐观派的观点则客观、可信得多。不过,悲观派所反映的当时人的不满情绪也是实实在在的。这就涉及到人们心态变化的问题,即学者们称为的“满足感的丧失”。这一时期农业工人心态的变化也体现了这样的历史法则:不满情绪乃至革命往往不是发生在情况恶化的时候,而是发生在情况开始发生好转的时候。在判断自己所处的状况时,人们依据的标准往往不是今天的生活,而是理应更好的未来。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是对嘉庆中期政治史的研究。为了更充分地说明问题,文章又对相关问题作了追述,以便从比较中厘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并从中得出结论。  全文分成四部分:引言;嘉庆十四年五
本文写作将以共和国经济史对1949--1957年的划分,即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两个时间段来进行.分别结合两个时期东北地区工业不同特点进行研究.第一部分主要研
本文主要对阏伯台、阏伯庙的起源和历史变迁,以及阏伯台庙会的发展演变及其与商丘历史文化间的关系作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对阏伯台的历史与传说进行的
《金轮千辐》一书成书于1739年,答里麻著.其中包含的内容丰富.为研究15-17世纪的蒙古各部落的名称、源流、变革提供了珍贵史料.它所包含的蒙古黄金家族世系谱比起17、18世纪
地方自治是民主宪政制度的重要基础和组成部分。自治法是宪法、行政法的重要内容。按照孙中山以县为自治单位的思想,南京国民政府的地方自治即是“县自治”。本文从南京国民政
本文通过揭示严复《政治讲义》的文本渊源、解释其言说对象和理论意义,从严复政治思想的渊源及其与言说对象的关系这两个方面反思和检讨影响巨大的史华兹氏研究的不足。 第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的根本保证。今年是邓小平诞辰100周年,重温邓小平的反腐败理论,使我们深切感受到这一理论的博大精深,进
反美思潮是当代世界一个备受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反美思潮的出现与美国的对外扩张紧密联系在一起.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推行"单边主义"的外交和安全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少数民族的中华民族认同无疑对中华民族的现代自觉起着十分关键而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抗战时期的回族为中心,深入探讨了少数民族中华民族认同确立的背景、过程、机制、内涵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