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推动了大量大学校园的新建和改建,在频繁快速的变迁中,许多充满情境和记忆的场所从校园环境里消失,那些在长久岁月中留下来的痕迹被不断抹去,在这些缺失场所精神的新的校园环境中已经很难寻到那份记忆的沉淀,取而代之的是校园规划设计的单调、冷漠和千篇一律。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学校园的发展也将达到一定的饱和,校园环境建设的重点也将转向对旧有校园环境的重新整合以及对校园历史文脉的延续与更新上。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体会,每当置身于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并享有崇高社会声誉的学校,总会感觉到仿佛有一种富有生命力的东西在不断的撞击着自己的心灵。一所富含场所精神的校园,是理性与浪漫的交织,校园中的建筑,一花一草,无不在讲述着校园的历史,诉说着在这里生活过的人的点滴故事。“场所精神”因其注重精神情感上的体验,对于创造具有归属感的校园环境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在对场所理论以及校园规划中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场所精神在校园规划设计中的表达手法,并在实际设计项目中进行了验证。全文共分六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归纳分析的基础上,对目前国内高校校园规划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概括总结,提出了当下大学校园规划设计中“场所精神”缺失的问题。第二部分,以历史发展为轴线,对国内外大学校园的发展及空间形态的历史流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当今大学校园规划的发展趋势;第三部分,引入了现象学,主要是建筑现象学中的“场所理论”,并对其哲学渊源及理论基础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用以作为本文的主要理论基础。第四部分,借助场所理论,重点分析了场所精神在大学校园中的具体体现:校园自身的美学效果,校园的地域精神,校园的历史文脉,以及校园环境中师生的心理需求;第五部分,归纳总结出场所精神在大学校园中的具体表达手法:空间的合理规划是前提,自身优美的环境是基础,情感的注入是重要手段,细节的处理是有效方法。最后,理论指导实践,运用上述理论,在中国医科大学校园景观规划中进行了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