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修辞格是一种固定的语言格式,由于其特殊性和能产性,一直以来都是修辞学领域学者们的研究重点。就其形式功能而言,修辞格不仅具有结构上的特殊性,它还是修饰文辞即“修辞”的一种特殊方法。拈连,作为一种“形”简意赅的语用修辞格,用较少的语言形式取得了较高的语言效果,备受人们喜爱,尤见于广告,新闻标题或部分语言类电视节目等。例如2014年5月16日的大渝新闻标题之一“美女贴上你,不为偷心为偷钱”,某运动饮料广告词“解口渴,更解举渴”以及在语言类节目中出现得最多的谐音拈连,如“不打针,不吃药,坐这就是跟你唠,用谈话的方式治疗,也叫‘话疗’”等。拈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修辞学、认知语言学、语用学和心智哲学范围内,如杨性义(1983)对拈连修辞学特性的介绍、魏在江(2012)从语用预设角度对拈连构式的分析以及徐盛桓(2007)自主依存模式下对拈连机制的探讨等(详见第二章第二节)。他们的研究充分显示了拈连的学术研究价值。然而,以往对于拈连的研究却不是很全面,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缺乏较为体系化的整合研究,研究较为零散:二是研究角度单一,主要是基于修辞学或语义学的观点:三是研究范围狭窄,过分强调中西拈连的差异;四是研究重点有失偏颇,仅仅是从表层去关注拈连的构成特征及其修辞效果而并未深入探究拈连的内部运行机制。拈连从生成到被接收也是一个交际的过程,本文就是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首先分析了其产生机制,主要是从关联的获取及关联度高低角度出发。在该过程中,拈连会显现其语用修辞学特征。此外,还重点分析了通过关联推理理解拈连的过程。本文分为五个章节:第1章全文引言总体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标、基本原理、研究方法和布局;第2章文献综述部分介绍了拈连的定义、分类、特征、研究现状及以往拈连研究理解方面的不足。第3章的理论基础部分首先介绍RT相关概念,重点是整合了RT指导拈连研究的理论框架。第4章为理论应用,主要阐述了拈连的形成机制、理解过程及其语用修辞学特征。第5章总结了本文的主要发现,不足之处以及对今后研究的展望。本文主要有以下四点发现:1)不同类别的拈连在各自语法结构、语义、认知或语用上具有一定程度的关联,关联度大小与交际者的认知能力和时下语境等因素相关;2)拈连的形成与其关联性的实现同步,就是一个寻求关联的过程;3)在拈连生成和关联实现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