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心肌桥近端血管易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引起心脏缺血事件。血流储备分数(FFR)是公认的病变有创功能学评价指标。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病变宜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而对于临界狭窄病变(直径狭窄50%~70%),指南推荐在FFR指导下行血运重建治疗。心肌桥合并近端临界狭窄病变是一种独特的病变状态,单纯心肌桥或单纯临界狭窄可能不会引起心肌缺血,但二者共同存在类似单支串联病变,可能导致有临床意义的显著缺血。由于二者均有可能参与心肌缺血的发生,近端临界狭窄病变是否严重限制血流,是否需要血运重建,PCI解除固定狭窄后患者是否获益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患者6个月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情况,初步探讨当冠状动脉心肌桥合并近端临界狭窄病变时,在FFR指导下对固定狭窄行不同治疗策略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连续入选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的重度劳力性心绞痛或有心肌缺血客观证据或急性冠脉综合征择期行PCI的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单纯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中度(收缩期桥血管受压50%~70%)心肌桥合并近端临界狭窄病变的,进一步测量FFR,若FFR>0.80,采用药物治疗;若FFR≤0.80,则对近端狭窄病变行PCI,植入药物涂层支架,复测FFR>0.80、残余狭窄<20%为手术成功,术后患者继续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包括: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他汀类药物、β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必要的硝酸酯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以及糖尿病治疗等。连续随访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MACE发生情况及复查CAG情况。结果 全部297例行CAG检查的患者中,发现中度心肌桥合并近端临界狭窄病变者28例。其中18例病变血管FFR>0.80的患者纳入药物治疗组,暂不行PCI而只给予药物治疗;另外10例FFR≤0.80的患者纳入PCI+药物治疗组,于近端狭窄处植入支架并给予药物治疗。基线资料方面,药物治疗组和PCI+药物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特征、CAG数据以及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5项评分中的治疗满意程度(TS)、疾病认识程度(D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FR、5项评分中的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L)、心绞痛稳定状态(AS)、心绞痛发作频率(A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药物治疗组PL、AS与基线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F、TS、DC有所提高(P<0.05);PCI+药物治疗组5项评分均有所提高(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AQ评分改善率中,PL、AS、AF、T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治疗组2例患者运动负荷心电图呈阳性,2例患者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有改变,1例患者术后3个月因心绞痛再次住院,植入1枚支架后缓解;PCI+药物治疗组1例患者术后4个月因心绞痛再次住院,复查CAG提示支架通畅,静脉及口服药物治疗后缓解,1例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CAG发现支架内再狭窄,行药物球囊治疗。两组患者MACE发生率及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中不应只根据CAG得出的直径狭窄百分比指导PCI。FFR能够可靠地预测心肌桥合并近端临界狭窄病变患者的心肌缺血风险并指导治疗策略,可避免不必要的支架植入,改善患者的机体功能及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