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柳子戏是苏、鲁、豫、皖、冀五省结合部底蕴丰厚、影响深远的地方戏曲剧种,在晚清、民国时期非常繁荣,而如今却已濒于消失。受话剧作为中国现代主流戏剧样式的眼光遮蔽,近现代中国的地方戏曲文学,大都没有真正进入中国近现代文学研究的学术视野,学界对包括柳子戏在内的近、现代文化语境下地方戏曲的历史流布、剧目特色、文学价值与现代转型的研究十分薄弱。本文以柳子戏为个案,搜集、梳理其历史痕迹,分析其新编历史戏和现代戏以外的原生态古代题材剧目、剧本,并在更宏大的文化语境下寻找其现代转型的表现及原因,提炼其文学价值,对于丰富中国近现代文学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第一章对柳子戏在晚清民国时期流布的现存史料进行了汇总,通过细读柳子戏的绝大部分剧本、学术论文和所有专著,对本时期柳子戏以菏泽地区为中心展开活动的理由、繁荣兴旺的根据、真刀真枪表演普遍流行的原因提出了合理的解释。本文在民间班社是晚清民国时期柳子戏生存和传播的惟一形式的认识基础上,对所能搜集到的班社资料进行整理,描绘了一个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百年间的柳子班社图谱,并对个别史料进行匡正。 柳子戏在近现代文化语境中的现代转型问题,在学界仍是一个空白。本文第二章通过阅读剧本、调查研究,总结、归纳了柳子戏现代转型的六个具体表现:人性的张扬、现代意识的萌芽、城市风情与商人形象的描写、悲剧的审美趋向与现实主义追求、艺术形式的现代趋同、戏剧结构的现代化,认为柳子戏的现代转型早在晚清戏曲改良运动之前就已自发开始,并对其转型的具体原因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现代转型的基础是运河沿岸的资本主义萌芽带来的工商业城市文化的繁荣,现代转型的驱动力是黄河下游和运河沿岸农业经济的商品化带来的村镇娱乐文化的需要,从而得出了重振地方戏曲应尊重其渐进式持续发展规律的认识。 本文第三章对柳子戏的传统戏、新编历史戏、现代戏剧目进行汇总,并把《山东地方戏曲传统剧目汇编·柳子戏》中的68个剧目放在近、现代文化的背景上,按照“(?)的文学”的审美基点重新解读,划分为讽刺幽默戏、城市风情戏、计谋权争戏、人性张扬成、伦理道德戏、女权意识戏,生活哲理戏7大类,26个小类,这是对作为现代艺术的柳子戏剧本所进行的首次全面阐释。 本文第四章在重新划分柳子戏剧目内容后,对其剧本以故事叙述为核心的纯文学性进行辨析,认为柳子戏作为民间戏曲文学在晚清民国时期繁荣昌盛,其内在原因是取得了包括讽刺艺术的纯熟运用、悬念手法的普遍设置、曲牌使用的高度自由与艺术化、意味深长的巧妙谐音、浪漫魔幻的艺术追求、性格鲜明的人物画廊等在内的重大文学成就。并把柳子戏和在某些方面与其有相似的艺术特点而获得崇高声誉的文学作品并置,审视柳子戏所具有的现代性文学的萌芽与对其他文学样式进行启迪的可能。关键词:柳子戏中国戏曲文化文学改革分类号:1207.3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