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7月-2011年11月,在内蒙古达赉湖地区对蒙原羚采食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在研究中,随机设置长度大于5km的样线20条,共完成样线100条次,选取了影响蒙原羚采食生境选择的17个生态因子,运用利用逐步判别法,建立了各季节蒙原羚出现与否与各生境因子之间的预测模型和模型精确度的检验,运用资源选择指数,揭示蒙原羚对各生境因子的偏好程度。结果如下:春季:决定蒙原羚春季采食生境选择的首要因子为到放牧牲畜的距离,趋于利用海拔高度>530m,距围栏距离较近(<1000m),距畜牧距离较远(>2000m),到居民点距离较远(>2000m),距水源距离适中(<2000m),距道路距离较远(1000-2000m),坡度较小(<10°)向阳的中下坡位,风力较大(>4级),迎风,隐蔽条件较小(可视距离1000-2000m或者2000-3000m),植被高度<20cm,植被盖度20-40%,地上生物量>100g/m2,植被类型为针茅或杂草的生境并建立了精度为93.3%的线性判别函数。夏季:决定蒙原羚夏季采食生境选择的首要因子为到水源距离和人为干扰,达赉湖地区的蒙原羚对夏季生境各主要因子有一定的偏好性,分析可知,蒙原羚夏季采食生境选择趋于利用海拔高度>530m,距围栏距离较近(500-1000m),距畜牧距离较远(1000-2000m),到居民点距离较远(>2000m),距水源距离较近(<1000m),距道路距离较远(>1000m),坡度较大(>60°)向阳的中下坡位,风力较小(<4级),植被盖度>20%,地上生物量<200g/m2,植被类型为针茅的生境。并建立了精度为96.8%的线性判别函数。秋季:影响蒙原羚秋季采食生境选择的首要因子为人为干扰,趋于在地上生物量大(>150g/m2),到围栏距离较小(500-1000m),植被高度较大(>20cm),隐蔽条件一般(可视距离3000-4000m),距离牲畜干扰较远(>1000m),坡度较大(<25°)中下坡位,针茅和羊草等植被类型的生境中采食。并建立了精度为95.9%的线性判别函数。冬季:决定蒙原羚冬季生境选择的首要因子为雪被厚度和地上生物量,蒙原羚趋于在雪深较小<6cm,地上生物量>50g/m2,到围栏距离较小(1000-2000m),植被高度较大(>20cm),植被盖度(>60%),隐蔽条件较好(可视距离3000-4000m),距离牲畜干扰较远(>2000m),坡度较小(<20°)中上坡位,针茅和羊草等植被类型的生境中采食,对植被盖度的大小要求不明显,为随机选择。并建立了精度为91.8%的线性判别函数。最后,探讨了蒙原羚不同季节采食生境选择策略的差异以及各因子在生境选择中的重要性,对不同季节蒙原羚采食生境选择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并提出了蒙原羚保护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