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儿”是产生和流传在甘、青、宁三省交界地带的一种民歌,其内容反映了“花儿”流行区人民的风俗习惯及行为规范。就表现形式而言,“花儿会”为广大的花儿歌手提供了一个对歌、竞歌的舞台,一次“花儿会”就意味着“花儿”这门传统艺术的一次集中展现。民谚有“陕西的乱弹,河州的少年”之说。这里的“少年”即是“花儿”,可见“河州花儿”在“花儿”的传承中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和作用。在笔者看来,甘肃临夏“松鸣岩花儿会”在历史传承、文化表现力上都堪称该地区“花儿”艺术展示方式的典型,因而通过对“松鸣岩花儿会”进行细致的研究,或许能够管窥河州“花儿”乃至一般意义上的“花儿”艺术某些实质性的东西。花儿会通常与佛道教寺庙的大型宗教活动相联系。“松鸣岩花儿会”亦是如此。“松鸣岩花儿会”在其产生之初便是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人们的信仰需求,是作为宗教活动的衍生而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以至于我们在它的身上始终能够看到它与宗教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在笔者看来,随着历史的发展、文化的嬗变,某些宗教意义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已经逐渐被剥离,而“花儿”以及“花儿会”自身的文化意义却一点点的得以凸显——这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现象:与宗教活动联袂而出的“花儿”却拥有着独立的文化功能、社会功能。在笔者看来,这是一个有趣而又值得探究的现象。通过大量的田野调查,一遍遍推敲、吟唱那些流传久远的“花儿”,笔者越来越清晰的感觉到,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花儿”的社会功能的发挥、文化意义的实现恰恰依托于其对日常生活中一些美好情感朴素、热烈的歌唱。毫无疑问,这对于当下的传统艺术文化内涵日益萎缩、种种珍贵的文化形式被物质化、简单化的尴尬现状而言是一种极有价值的启示。就“花儿”这门艺术而言,我们要乘它还不至于明显变质之际,抓紧时机,尽快运用科学手段,将它记录、保存下来,并动员和组织各种力量,使这种民间文化能够后继有人。这是笔者由衷的愿望。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力求通过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客观地呈现“花儿”艺术及其文化背景的本真,追问“花儿”艺术的本体价值。可能会因为笔者在学养、知识储存方面的缺憾使得这种追问变得似是而非,然而,对于笔者而言这无论如何都算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