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作为一种行为,有其特定的目的。这正是一些德国学者提出功能翻译理论的根据,其中目的论决定了在具体的翻译中,为了得到一篇功能上充分且在最大意义上实现翻译目的的译文,应该采用什么翻译策略。在这一理论的框架下,一直被用来衡量译文质量标准的“对等”被另一个评估标准“充分”所取代。在这个新标准的指导下,译者可以选择对原文进行归化或异化,这两种策略侧重文化在翻译中的处理方法。本文运用目的论从三个方面即:社会文化、语言文化和思想文化对《红楼梦》中文化因素的翻译进行深入分析,说明目的论是如何对译者选择翻译策略起作用的,以及所选的策略又是如何进一步影响译文效果的。不同的翻译目的决定了两译者选择了不同的翻译策略,从而进一步产生了不同的译本。本篇论文试图说明虽然归化和异化是一对矛盾,它们的侧重点是不同的,但只要它们实现了翻译的目的,就是合适的翻译策略。正如归化和异化在《红楼梦》两译本中所起的作用一样。 论文第一章主要说明了文学翻译的特点和标准,进而引出了直译和意译,一对长久以来就一直被人们争沦不休的矛盾。第二章详细介绍了归化和异化,重点在于分析这两种翻译策略与直译和意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指出归化和异化更适用于文化翻译。第三章在详细地对功能翻译理论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将重点放在目的论的具体应用上。对《红楼梦》的两译本从三个方面的实例分析则在第四章。最后一章则是本篇论文的结论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