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语言的层级观、语言的类型学观和语言的功能-认知观为理论视角,立足于现代汉语副词的丰富语料,建立了现代汉语副词及类副词的功能层级分析结构,从宏观层面取得了对语素层副词、词层副词、短语层副词、小句层副词、句子层副词和语篇层副词以及跨层副词、副词语义类型与层级对应关系、跨语言副词比较等一系列较新的认识或发现,在理论和实践中尝试探索了现代汉语副词宏观研究的可行性和现实意义。本研究由六章内容构成。第一章绪论提出了研究的问题,论证了研究的意义,界定了研究的对象和范围、给出了本文的副词定义和分类简表、制定了四个工作假设、描述了研究的方法、说明了语料的选择。对全文框架作了较为统一的交代,为下文各章节的论述提供必要的线索。第二章文献综述部分主要从两个大的方面来梳理前人和时贤关于副词的论述。其一从宏观探索和微观分析两个角度考察了现代汉语副词的研究现状;其二结合副词的一般性研究和层级研究探讨了国外副词研究的动态;并提出副词的“修饰语+中心语”视角,以此为切入点修改第一章的分类简表,产生本文参照各语言单位层级的中心语和副词结构分析框架。第三、四、五章是全文的核心部分。其中第三章通过语料分析,验证本研究的第一、二个工作假设。概括起来,首先综合讨论语素层副词(MAdv)中单、双音节副词的分布情况和语法特性;然后考察词层副词(WAdv)的附谓副词和附体副词与动词、形容词、名词的组合情况;接着分析短语层副词(PAdv)对名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进行修饰以及副词连用的情况;其次关注小句层副词(CAdv)在保持小句的衔接和连贯的同时,还兼有词、短语层副词的限定作用或句子、话语层副词的传情表态作用,是几个层级之间的必要过渡;再次讨论对应命题内容之外的情态成分的句子层副词(SAdv);最后探讨语篇层副词(DAdv)的形式特征和篇章功能。就部分副词可跨越层级以修饰不同层次中心语的情况而言,语料分析显示出一定的倾向性和规律性。第四章检验第三、四个工作假设。一方面对照国内汉语学界对副词语义的常规分类模式,寻找不同层级的副词与不同范畴语义之间的对应关系。另一方面以汉语之外的多语种语料来验证副词层级结构的普遍性,以及可能的留白或差异。第五章为上述发现提供一些理论解释。汉语双音化的演变对现代汉语副词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单音节副词作为典型成员,表现出相对更高的使用频率和更多样的功能表现。单、双音节副词在韵律和语义上都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人类的认知因素和语用动因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副词的概念化内容和词汇化形式。第六章结论部分总结全文的研究,归纳前文的主要发现和创新点,指出本文的局限性和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指出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研究前景。本文对现代汉语副词的层级研究主要有以下创新点:(1)现代汉语副词的宏观研究极少,现有文献中仅张谊生(2000b)单篇论文和褚俊海(2010)历时视角的宏观研究,而综合性共时宏观研究的缺位,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本研究试图弥补这一盲点。本文不但建立了贯穿各个语言单位的现代汉语副词层级研究的宏观框架,并且在此框架下,将语素层副词和语篇层副词单独列出,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分析,挖掘了此两类副词的特性也兼顾了层级框架的系统性。(2)有效廓清了对多义副词和位置灵活多变的副词的笼统认识,指出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通过对跨层副词的系统性分析,发现了副词层级分布中的某些倾向性和规律性。充分重视副词语义类型的传统研究,将之与本文的副词层级研究对照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构建了不同于以往的一维的研究体系,形成意义-分布二维观照的宏观框架。(3)首次以汉语副词为本体,整体将汉语副词的层级特性置于语言类型学的视野下,以欧洲和亚洲国家的多种语言进行了跨语言的比较。综合提出了韵律、语义、语用、功能、认知、类型学、文化、历史等多个角度的理论性解释,这在以往的单个研究中也不多见。本文对副词的层级研究具有普通语言学的理论意义。本文尝试使用统一的理论框架来分析副词,一方面立足现代汉语,拟构建一个描写和解释副词的理论模式,可以为丰富现代汉语理论语言学作出一定贡献;另一方面面向世界多种语言,希冀为副词的类型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基础。此外,国外语言学理论对副词的分析以英语为主要语料,汉语的语料研究能提供跨语言的检验证据,有望对现有理论有所发展或补充。同时,本研究也将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根据尹斌庸(1986)和郭锐(2002)等的统计,副词的平均出现频率仅次于动词和名词。换言之,副词的活动能力,即副词平均能量是很高的。由于副词使用的高频率和高活动能力,副词用法呈现丰富的多样性,势必给语言学习者造成学习上的困难。通过本文对副词的梳理,我们期望挖掘出副词意义、功能和分布上的某些共性规律,为对外汉语教学、翻译、中文信息处理等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