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肺部超声对比观察全身麻醉病人术前及术后两天内超声图像的改变,探讨不同时间点及不同胸部区域肺部变化的发生与发展,为减少全身麻醉后肺部并发症打下基础。方法:选择72个择期需全身麻醉的手术病人,术中采用机械通气。观察时间点:手术前1天(T1)、全麻拔管后30min(T2)、术后24h(T3)及术后48h(T4)。超声观察部位:左上前胸、左下前胸、左上侧胸、左下侧胸、左PLAPS区、左后下区、右上前胸、右下前胸、右上侧胸、右下侧胸、右PLAPS区及右后下区共12个区域。肺部超声图像评分:0分=正常肺组织图像,存在肺滑行,水平的A线平行于光滑的胸膜线之下;1分=增厚、不规则、粗糙的胸膜线合并断续、散在的B线;2分=增厚、不规则、粗糙的胸膜线伴小的、低回声、近胸膜的实变斑块,合并散布的B线;3分=起于不规则胸膜线的合并B线,无A线存在;4分=大小不一的胸膜下组织样质地的低回声区,有起源于胸膜线的高回声边缘。并对不同时间点、不同胸部区域的图像分值进行对照处理。结果:(1)肺部超声总分的基础(时间点T1)平均值为0.42±1.09(0–6),(n=72)。T2时间点LUS分值有显著增加,并且在T3、T4时间点保持这种增加趋势(p<0.05)。(2)除外T4时间点左下前胸,左右两侧胸各区域T2、T3、T4时间点LUS均值与T1时间点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下侧胸、PLAPS区和后下区LUS均值增加最为显著。(3)在T2、T3、T4时间点,左、右两侧下侧胸、PLAPS区和后下区与上前胸相比LUS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4个时间点上左右两侧胸各区域LUS均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全麻术后大部分病人通过肺部超声图像可见局部肺组织通气改变,提示可能的肺不张,发生区域以后下区、PLAPS区、下侧胸最为严重,一般以术后即刻至术后1天内较为严重,以后有减轻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