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春期是一个个体从儿童向青年(成熟时期)过渡的时期。在中国,青春期一般指11-17岁,基本处于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青春期的中学生具有“半儿童、半成人"或者说是“半幼稚、半成熟”的年龄特征。因此,青少年在身心的发展方面,是一个充满矛盾很不稳定的时期。危机伴随于人生发展的各个阶段,青春期也不例外。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由于危机事件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决定了心理危机的不可避免性。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在经历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其他方面的不利因素,长期的淤积容易形成许多心理危机。相对于国外,我国的心理危机及其干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历史和实践时间非常短暂,因此相关文献非常少。本文可以从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上进行深入和创新,进一步填补这些方面的空白。国内外有些学者认为危机干预就是自杀预防,导致大众把危机或者心理危机当成自杀的误解。作者在文章中对心理危机进行了澄清,并尝试给青春期心理危机下了一个定义。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已逐渐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教育部分别于1999年和2002年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者更不能等闲视之,必须将中学生心理危机问题视作为影响教育质量、社会安定的大课题来研究。于是,本文作者提出了《青春期心理危机现状及预防对策》课题。本文通过调查了解中学生青春期心理危机的现状,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在青春期问题上的有效途径,尝试提出了一系列预防对策。本文从包头市4所中学(初中高中分别两所)在校学生中随机抽取了4名学生作为访谈对象,以自行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个别访谈提纲》作为研究工具,调查研究当前中学生青春期心理危机的现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1)中学生存在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包括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同学关系)、情绪情感三大方面的压力源。(2)中学生选择的支持方式包括他人支持(包括同学支持、教师支持、父母支持)和自我支持两种方式。(3)初中生和高中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考试焦虑。(4)初、高中生在异性交往和早恋等问题上的态度存在一定差异。预防对策探讨:建立班主任-家长-心理老师-学生体系,充分发挥班主任、家长、心理教师和学生主体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发挥学校在青春期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改革心理健康课程,从教学过程、教材的编订、课程的设计等方面开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