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一个村落的大国,广大农村在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不可小视,因此,学界一直围绕着中国村落社会的基本性质这一重心开展研究,并将“村落共同体”作为农村研究的重要领域,对村落共同体的命运也各有不同的预测。长期以来,人们在乡村研究过程中习惯于用西方经典理论来探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问题,但是无论是日本学者还是施坚雅、杜赞奇等美国学者,他们都是以一种西方化的思维模式来分析中国乡村社会,都是从一种“他者”的角度看待中国乡土社会的变迁与发展,他们的关注点也仅限于政治和经济,无法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村落社会存在的内在性格。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文化自觉”成了近年来学界研究分析中国社会的理论支撑,也给了笔者灵感,使笔者在研究村落共同体的时候始终保持一种中国社会学的理论自觉。在现代化的大潮中,中国传统的村落共同体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对村落共同体的基本性质、村落共同体的命运等的研究中,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声音,本文则以旧村改造、新村建设为背景,从个案村旧村改造过程中合并自然村落的“社会事实”出发,以探究村落共同体的发展趋势。
本文是以村落共同体变迁与重塑为对象的质性研究,选取了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Y村作为田野调查的地点,以类型比较法为基础,以理想类型为分析工具,采取理论分析和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在旧村改造新村建设的背景下,建构起了理论分析框架,还深入个案村落,运用实地观察、个案访谈等多种社会调查形式,通过对村干部、村民代表、协会负责人及普通村民等不同身份的十余位对象进行了深入的访谈,力求从村落文化、乡风民俗、社会交往、群众意识等多个方面来了解旧村改造背景下村落共同体变迁和重塑的整体过程。
本文在对Y村在旧村改造背景下村落共同体变迁过程的描述和分析后发现,在现代化、个体化大潮的冲击下,传统的村落共同体的边界出现了变迁,在村落利益、功能等方面都发生了分化,但是,由于村落共同体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广大村落必然不会走向“村落终结”的宿命,而是采取各种措施加强村落共同体的重塑。本文针对Y村重塑村落共同体的实践提出了“建构性共同体”的概念,将其作为一种重构社会秩序的实践以及一种在村落共同体重塑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目标形态,而村落的整合则是构建这种“建构性共同体”,实现村落共同体重塑的必然路径选择。同时,在村落共同体重塑的过程中必然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如现代化、市场化导致社会日益个体化、原子化、村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供给、土地流转中普通农民与精英群体的利益冲突等。而在加快村落共同体的重塑,推进乡村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充分发掘地方的传统元素以及如何妥善处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必将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