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表层压砂具有减小地表产流、抑制土壤蒸发、调控土壤温度,最终提高作物产量等作用。随着压砂地种植年限增加,其砂石覆盖层演变为砂土混合介质,其对土壤水分运移和温度影响变得更加复杂。论文以裸地为对照组(CK),通过研究新压砂地(NGM)、中压砂地(MGM)和老压砂地(OGM)土壤水分入渗和土壤温度变化规律,得出土壤水分入渗和土壤温度分布受压砂及压砂地地种植年限的影响规律。主要内容有:(1)通过大田试验,定量分析了7.1mm和1.9mm不同降雨脉动下三天内不同种植年限压砂地土壤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压砂地土壤含水率与时间呈指函数关系,相关系数介于0.9381~0.9873,土壤含水率增加量新压砂地>中压砂地>老压砂地。两次降雨都呈现出土壤平均含水率新压砂地>中压砂地>老压砂地>裸地。(2)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滴灌条件下种植年限及土壤容重(1.23g/cm3、1.38g/cm3、1.53g/cm3)对压砂土壤点源入渗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压砂土壤垂直和水平累积入渗距离都与时间呈显著幂函数关系,符合Kostiakov入渗模型。累积入渗距离在初期CK垂直入渗距离小于水平入渗距离,新砂地垂直入渗距离大于水平入渗距离;入渗中后期,随着时间的增加,中砂地、老砂地和CK的垂直入渗距离依次超过其水平入渗距离。压砂土壤点源垂直累积入渗与其容重和种植年限皆呈负相关关系,压砂土壤在入渗初期,容重对其入渗深度无明显影响,当入渗到达土壤后,入渗深度明显受到容重的影响,容重越大,入渗深度越小。(3)通过室外模拟和大田试验,研究了砂石覆盖条件下土壤温度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光照强度一定时,温度波动幅度砂石表层>土壤0cm>土壤10cm;土层温度的波动幅度与光照强度呈正相关关系。不同时间段,种植年限对CK和压砂土壤各土层温度的影响存在差异;压砂土壤温度与深度呈二次或三次多项式关系。0~20cm土壤平均温度新压砂地最高,中压砂地和老压砂地相近,30~50cm土壤平均温度老压砂地最高,新压砂地和中压砂地相近。(4)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普通(CK)、压砂(GSM)和集雨(CRM)三种种植模式下胡麻植株的发育情况及亩产值,实测得出植株、果实、根系和茎叶干重都呈现出CRM>GSM>CK的规律,GSM和CRM种植模式下的胡麻产量分别是CK的13.0倍和14.9倍,表明GSM和CRM均能显著提高胡麻亩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