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业拖延是指不理智的推迟必须要完成的学习任务的行为,是近年来自主学习研究的重要领域。因为理论上关于拖延的定义没有客观的标准,因此研究者更感兴趣的是拖延的原因和其影响后果,相关的干预措施也是在试图探明影响拖延的原因之后,干预影响拖延的相关因素,再作用于拖延。影响拖延的因素基本上可分为内外两种,通过改变外部条件来减少拖延的方式由于不够稳定,干预拖延的方式较少研究,但是通过改变内部因素的方式,由于自我改变较难实现,由拖延者自身来减少拖延也不容易成功。近期的一些研究将特质拖延和行为拖延进行了区分,并发现拖延并不应该被看做是一些因素的影响结果,而是和多种因素之间存在循环的相互作用,因此通过改变外部因素来减少拖延行为,再和拖延之间相互作用形成良性循环的方法成为一种新的值得一试的干预方式。任务具体化是目标设定理论中的内容,目标设定是自我调节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包括难度设定与具体设定。自我调节学习是影响拖延的一大因素,甚至Stell及Wolters等人认为拖延就是自我调节学习失败引起的。因此目标设定是影响拖延的重要因素。但是如果由拖延者自己进行目标设定,即自我调节学习拖延行为又会陷入自我改变失败的怪圈,因此在参考Nita Paden曾经提出的由教师将学习任务要求具体化的观点之后,本研究假设由他人将任务具体化的方式会是改善拖延的一种办法。本文实验一是采用实验的方式验证任务具体化是否会对拖延行为产生影响。统计了两组被试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最初提笔写字的时间和完成任务中干扰动作的次数,作为拖延行为的数据记录。越拖延的组最初提笔写字的时间会越晚,且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有更多的干扰动作。实验显示任务具体化的方式确实会对学生的拖延行为产生影响。实验二是将任务具体化的方式带入了真实的学习环境中,在为期六周的干预时间内,辅导分别从有缘相识、认识拖延、明确目标、具体化目标(分为两次)、人生规划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相关的辅导活动,围绕着由他人将任务具体化的主题,由浅入深进行辅导。辅导的结果显示由他人将任务具体化这种方式是有效的,但并未得到拖延和自我效能感的相互关系变化。推测高中生的自我感觉较好,拖延行为还并未对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产生太大影响。结合实验研究结果及讨论,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任务具体化属于自我调节学习中目标设定的一种方式,无论是实验室条件还是自然学习状态下,对拖延行为都会产生较好的干预作用。(2)拖延和自我效能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在本研究中并未得到验证,所以也无法跟踪自我效能和拖延间的循环作用,这一结果可能与高中生自我感觉较好有关,需要后续研究的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