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肠球菌是人和动物肠道内的G+正常菌群。屎肠球菌毒力较弱,过去十多年内,屎肠球菌所引起的感染有所上升,由原来的不到10%,上升到30%~40%。而且临床上耐万古霉素肠球菌也绝大多数是屎肠球菌,在美国ICU达到了25%。屎肠球菌感染的发病率上升可能与获得了新的毒力因子有关,但是屎肠球菌的致病机制和毒力因子研究甚少,加上多重天然耐药的存在,临床治疗非常困难。如何防止屎肠球菌的感染是近年来感染学界研究的热点。随着对肠球菌基因组认识的深入,发现多个可能与肠球菌致病性有关的毒力因子及编码基因。屎肠球菌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Hyl)、表面蛋白(Enterococcal Surface Protein,Esp)以及心内膜炎抗原(Enterococcus faecium antigen,EfaAfm)是屎肠球菌主要的潜在毒力因子,可能和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目的通过对我院06年1月-09年6月临床分离屎肠球菌潜在毒力因子和透明质酸酶的检测,探讨屎肠球菌毒力因子与其致病性和耐药性的关系,以进一步了解屎肠球菌的致病性增强机制,同时对06-09年我院临床分离肠球菌进行长期动态的耐药监测和分析,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常规分离菌株,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生化鉴定并保存。采用基因组提取试剂盒提取细菌DNA,对屎肠球菌潜在毒力因子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Hyl),表面蛋白(Enterococcal surface protein,Esp)以及心内膜炎抗原(Enterococcus faecium antigen,EfaAfm)基因进行多重PCR检测,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基因测序对扩增产物进行鉴定。由于目前没有肠球菌透明质酸酶检测方法,而肠球菌原属D族链球菌,故借鉴链球菌透明质酸酶检测方法对Hyl基因阳性的屎肠球菌进行透明质酸酶的检测,并用Hyl基因突变株和肺炎链球菌TIGR4作为对照。采用琼脂稀释法对临床分离肠球菌进行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药敏检测,质控菌株为粪肠球菌ATCC29212,数据分别采用WHONET5.4和SPSS11.0软件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近三年半从我院各种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到屎肠球菌72株,其潜在毒力因子基因的检出率依次为: EfaAfm 98.6% (71/72) , Esp 59.7%(43/72),Hyl 16.7%(12/72)。在Hyl基因阳性的屎肠球菌中,采用链球菌透明质酸酶检测方法未能检测出产透明质酸酶屎肠球菌,但检测出对照菌株肺炎链球菌TIGR4产透明质酸酶。在受试的不同抗菌药物中肠球菌对头孢克罗的耐药率为100%,其MIC50和MIC90值分别为128μg/ml和>256μg/ml;其次为左氧氟沙星94.4%(68/72)和氨苄西林90.3% (65/72),其中Esp基因检测阳性和阴性的菌株中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95.3%和82.8%;高单位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为83.3%(60/72),72株临床标本中检测出两株万古霉素MIC值为8μg/ml的屎肠球菌,未发现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菌株。近4年从各种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到肠球菌314株,其中粪肠球菌159株,屎肠球菌131株。标本主要来源于尿液(31.5%)、痰液(28.3%)和分泌物(16.0%)。在受试的不同抗菌药物中肠球菌对红霉素的耐药率最高(89.2%),其次为环丙沙星(65.9%),氨苄西林(59.6%)和呋喃妥因(24.2%),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耐药率最低(分别为2.0%和0.3%)。临床已检出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分别为粪肠球菌和鸟肠球菌各一株。结论屎肠球菌潜在毒力因子EfaAfm,Esp和Hyl基因的检出率与国外相关报道基本一致,其中Hyl和Esp有逐年上升趋势。初步证明屎肠球菌感染与毒力因子获得有关。EfaA则无明显相关性。Esp基因检测阳性和阴性的屎肠球菌其对氨苄西林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Hyl基因阳性屎肠球菌中,采用链球菌透明质酸酶检测方法未能检测出产透明质酸酶菌株,出现这种结果有两种可能性:一是上述菌株虽携带Hyl基因,但并未产透明质酸酶;二是链球菌透明质酸酶的检测方法并不适用于肠球菌属透明质酸酶的检测。近年来屎肠球菌在临床各标本中的检出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临床医生应注意个人手、白大衣以及医疗器械的卫生,做好自我防护,预防病原菌在院内的传播。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仍然是对肠球菌感染最敏感的药物,但已检出对万古霉素中敏的屎肠球菌,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不同种类的肠球菌其耐药性有较大差异,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