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史記》是西漢武帝時期太史令司馬遷傾注畢生心血寫成的一部偉大著作,是中國歷史學上的一座里程碑。歷代研究《史記》的學者、著作眾多,使“《史記》學”成為一項專門的學問。自清末甲骨文出土以來,眾多出土文獻相繼面世,給《史記》研究提供了大量珍貴的第一手资料。本文即以出土文獻為主要依據,對《史記》中的殷、周、秦三篇《本紀》進行解釋闡發。文章包括四章。第一章是“緒論”,含三節。“引言”一節首先說明後世史書中記載的前代史事往往真偽混雜,不可盡信,太史公的《史記》也未避免這种情況。但《史記》中保存了大量珍貴史料,為後人搭建了一個先秦史的基本框架,難能可貴。又說明我國自古就有搜集、研究出土文獻的傳統,通過列舉二十世紀以來的各類主要出土文獻,指出其在先秦史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學術回顧一節簡述了歷代《史記》研究的基本狀况,說明當前《史記》研究具有前所未有的良好條件,用出土文獻補證《史記》這條研究途徑前景廣闊。而王國維、于省吾、陳直等衆多學者對這條途徑的開具有簞路藍縷之功事實證明,他們所開創的“新證”方法——即“二重證據法”(包括後來的“三重證據法”)也越來越多地被運用到《史記》研究實踐中。“本文構想”一節介紹了導師為筆者選定此研究課題的緣起,以及本文的研究範圍、方法、涉及的内容和采用的形式。第二、三章分別是“《殷本紀》新證”、“《周本紀》新證”,各含七節;第四章是“《秦本紀》新證”,含八節。這幾章主要利用甲骨文、金文、戰國秦漢璽印、陶文、石器和簡牘帛書等出土文獻资料,討論商、周、秦三族的傳說、來源、姓氏、祖先、世系、家族成員、名臣、職官、都城、地望、諸侯國及相關史實等内容。多引證前人時賢的高論,并參以己見。第二、三章的“小結”分別總結周代以來對商人尤其是紂王行迹的誇張歪曲,再次說明史書不能全信,必須經過可靠證據的檢驗;通過總結商周、蠻夷及後來秦、晉等國間的征伐戰爭,說明由於所處的立場不同,同一類事件可以被定以截然相反的性質,自身的利益是其定性的基本依據。“餘論”一節首先簡要討論了商、周、秦三族興替的規律,進而總結全文,說明本文的意義、價值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