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相位梯度超表面是一种由周期性亚波长结构阵列组成的二维人工超材料,具有高度灵活的电磁响应特性,且能够在亚波长尺度内自由操纵电磁波的振幅、相位以及偏振等参量信息。由于金属材料在光学波段内的固有损耗问题,具有高折射率、低损耗的介质型相位梯度超表面应运而生。相比于传统光学器件,介质型相位梯度超表面具有平面超薄、设计灵活以及紧凑易集成等优势,能够满足现代光学器件和系统对小型化、集成化以及多功能化的需求,在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位梯度超表面是一种由周期性亚波长结构阵列组成的二维人工超材料,具有高度灵活的电磁响应特性,且能够在亚波长尺度内自由操纵电磁波的振幅、相位以及偏振等参量信息。由于金属材料在光学波段内的固有损耗问题,具有高折射率、低损耗的介质型相位梯度超表面应运而生。相比于传统光学器件,介质型相位梯度超表面具有平面超薄、设计灵活以及紧凑易集成等优势,能够满足现代光学器件和系统对小型化、集成化以及多功能化的需求,在光学成像、探测传感、智能显示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潜力。本文基于几何相位和传输相位原理,重点研究了介质型相位梯度超表面在超透镜和超表面全息方面的应用,分别实现了用于光学多参量探测的超透镜阵列、大倍率的旋转变焦超透镜、用于光谱和偏振态重建的多焦点超透镜以及超表面动态全息显示,具体内容如下:(1)提出并实验验证了一种基于硅基超透镜阵列的光学多参量探测器件。该器件由像素化且偏振相关的超透镜阵列组成,通过测量焦点的光强和位置偏移,实现了1550 nm波长下光束振幅、偏振和相位的同时探测。通过分别对22种标量偏振光束、具有空间偏振分布的两种矢量光束(径向偏振光与角向偏振光)以及具有空间相位分布的20阶涡旋光束进行实验测试,验证了该器件的性能,测试误差分别为4.24%、6.28%、2.49%和6.4%。同时,超透镜的平均聚焦效率达48%。(2)提出并实验验证了一种由两个偏振无关的硅基超表面元件组成的旋转变焦超透镜。通过改变两个超表面元件之间的相对旋转角,实现了1550 nm波长下大倍率的光学变焦和变焦成像。在实验测试中,分别实现了±1×~±18×的变焦测试以及+1×~+18×的变焦成像,焦距测试值与理论值之间的平均误差为1.7%,变焦范围覆盖了±3~±54 mm,同时该变焦超透镜的平均聚焦效率达54%。(3)提出并实验验证了一种可实现光谱和偏振态重建的氮化硅基多焦点超透镜。该多焦点超透镜具有波长和圆偏振相关性,且能够在同一焦平面或像平面上产生12个不同位置的焦点或图像,每个位置处的焦点或图像对应于入射光束特定的波长和圆偏振态。通过分析焦点或图像的光强和位置信息,分别在相干光和非相干光条件下实现了对光谱和偏振态的识别与重建。(4)提出并实验验证了一种基于空间信道型超表面的动态全息显示方法。该设计主要由氮化硅基超表面和高速动态激光束调制模块组成,通过在时序上对入射光束进行调制编码并选择性打开超表面上特定的空间信道,实现了633 nm波长下具有大帧数(228)、高帧率(9523 fps)以及高效率(70.2%)的动态全息显示。
其他文献
X射线探测器广泛应用于医疗、军事、材料分析、安防和工业检测等领域。然而X射线由于其高能量,能直接损伤人体的遗传物质,引发癌变,因此在使用时存在辐射安全与成像分辨率之间的矛盾,如在医疗领域,检测者为追求更清晰的成像,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常常需要增加辐射剂量。由此可见,研究具有低检测限的X射线探测器有利于在减少辐射损伤的同时实现更清晰的成像。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如甲胺铅溴(CH3NH3PbBr3)等,
强场光电离是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最基本过程,其源于电子在强激光场中从束缚轨道向连续态的跃迁。因此分辨不同束缚量子轨道的电离特性不仅将深化对电离过程的理解,还为对电离过程的调控提供了新的自由度。原子、分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原子、分子强场光电离特性的测量与调控研究可用于探究原子、分子内部结构和操控超快动力学过程。本论文通过单色圆偏激光场下轨道旋向依赖的弗里曼共振电离,在光电子能谱上完全分开来自两个
金属卤化物钙钛矿(MHPs)具有发光效率高、发光波长可调、颜色纯度高等优点,在光电器件领域,尤其是在发光二极管(LED)方面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MHPs由于自身晶体结构的不稳定性,在极性溶剂、光、热以及氧气环境下时,会发生不同程度上的降解,损害了发光性能,这严重阻碍了MHPs的实际应用,因此亟需开发具备高稳定性、高发光效率的MHPs发光材料。过去几年来,人们在MHPs的稳定性提升方面进行了不
定向凝固共晶片层生长广泛存在于材料的制备过程中,深入认识其生长规律对材料组织、性能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相界各向异性对定向凝固共晶片层生长具有显著影响,是在研究其组织生长规律中不能忽略的因素。尽管针对定向凝固共晶片层生长的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但对于含相界各向异性定向凝固共晶片层生长,其生长过冷度与倾角、固-液界面形貌、片层形貌选择、间距调整等基础性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完全解决。这些问题的解决,将为定向凝
【背景】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具有高致死率和致残率的神经系统疾病。脑出血后,血肿占位对脑组织造成直接损伤,此外血肿、水肿压迫、血肿产物均可引起内皮细胞损伤,严重破坏微血管系统,加重脑组织损伤。脑出血后灶周脑组织中存在血管新生,是神经损伤后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Micro R-451(mi R-451)是一种短链非编码RNA,在多种细胞的增殖、分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参与血管内皮功能的调控。目前,关于m
提高双稳态振子在小激励下发生大幅度跨阱运动的概率,提升振子将外部激励转换成振子动能的能力是双稳态振子设计及相关应用领域(如振动能量采集、作动器及减振降噪)面临的巨大挑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具有高效动能输出的弹性边界双稳态振子结构(bistable oscillator with elastic boundary,简称BOEB)。与无弹性边界双稳态振子相比,BOEB具有更浅的势垒,更容
近年来,关于PT(Parity-Time)-对称性的非厄米物理研究,在光学和光子学迎来蓬勃发展。PT-对称系统具有非厄米-哈密顿量,它可以表现出自发性地从PT-对称相到PT-破缺相转变,并伴随着系统的本征值从实数到复数的变化。特别地,PT-对称性破缺的临界点称为EPs(exceptional points)。通过增益-损耗平衡构建的PT-对称光学结构,可以利用增益、损耗和光学器件之间的耦合作用,对
背景: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和晚期内吞体/溶酶体(late endosome/lysosomes,LE/lys)之间的膜接触位点(membrane contact sites,MCSs)是多种重要细胞活动(内吞体成熟、运输以及细胞内脂质和离子稳态维持)的调控枢纽,其异常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然而,关于这些MCSs的组成、调控和功能目前仍不清楚。目的:鉴定
“勒勒车”作为中国北方少数民族传统交通运输工具,曾在牧民游牧迁徙的生活方式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现已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但其得名原因却存在着误解并广为流传。本文基于田野调查和文献资料,就“勒勒车”得名原因和时间等问题试作考证,认为“勒勒车”得名原因在于其行驶时轮轴摩擦发出的声音,在内蒙古中东部、黑龙江西部等少数民族与汉族混居的地区,人们在用汉语交流时称其为“勒勒车”;“勒勒车”在汉语文献中又被书写为“
静脉畸形是一种血管结构异常的先天性疾病,其发病缓慢,若位于面深部,则不易被发现;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或合并感染时可出现局部肿大、疼痛等症状。静脉石是由于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液在血管内形成血栓,血栓进一步钙化而形成的[1]。唾液腺结石病是唾液腺好发疾病之一,常表现为局部肿胀,进食后尤为明显,其主要发生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