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黄体功能不全(LPD)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该疗法对黄体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60例LPD脾肾阳虚证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最终纳入有效病例共56例,观察组(穴位埋线组)28例,对照组(口服黄体酮胶丸组)28例,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治疗前后及随访时(治疗结束后1个月)中医症候积分变化情况,评价其临床疗效,并通过观察治疗前后基础体温(BBT)、黄体中期血清孕酮(P)值的变化初步探讨穴位埋线治疗对黄体功能的影响。结果: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及随访时症候积分均有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两组治疗均能有效改善中医临床症候;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及随访时的中医症候积分下降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表明观察组改善患者临床症候更具有优势,且后续疗效较稳定。2、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BBT(高温相天数、HPS评分)、黄体中期血清孕酮值均有上升(P<0.05),表明两组治疗均能对患者的BBT及血清孕酮值起到良性调节作用;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BBT情况、黄体中期血清孕酮值无明显差异(P>0.05)。3、两组中医症候疗效比较,观察组有效率92.86%,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体疗效比较,观察组89.29%%,对照组92.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观察组能更有效改善患者的中医症候,且两组总体疗效相当。4、观察组全部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有3例患者出现轻度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穴位埋线治疗LPD(脾肾阳虚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与口服黄体酮胶丸总体疗效相当,而在改善中医症候方面更具有优势,后续疗效较稳定。该疗法对黄体功能具有较明显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和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