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为银行间调剂流动性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为危机的蔓延提供了传染渠道。一家或几家银行违约,通过银行间的借贷关系,导致其他银行违约,进而引发系统性风险。本文引入风险厌恶调整参数,调整银行间网络的演化过程,确定银行间网络的结构,进而利用网络模型研究系统性风险与银行间网络结构的关系。本文以银行间市场为研究对象,探究银行间网络的形成与演化。从银行业的历史发展和行为反应决策出发,分析银行间网络的形成基础和变动逻辑,分析发现银行业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数量规模不断增长,并且新加入的银行往往会寻求较为安全的银行与之开展业务往来。鉴于此,我们总结银行间网络的形成服从数量增长特征和择优借贷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构造了一个增长的择优连接网络——无标度网络,作为银行业长期发展形成的基准网络。银行间的业务往来并非一成不变,银行间贷款到期续借还是另寻交易对手,也是银行经常面临的选择,银行在新旧交易对手间的选择遵守优胜劣汰原则。而银行寻求交易对手的优先顺序取决于其对风险的厌恶程度,本文引入一个风险厌恶调整参数,来表示风险厌恶程度的不同。根据优胜劣汰原则,对基准网络进行优先重连与切断,以风险厌恶调整参数为指标,生成了风险中性、风险偏好和风险厌恶模式下的3种网络。我们分析发现银行业的数量增长特征、择优借贷原则构成了银行间网络的形成基础,而优胜劣汰的交易原则决定了银行间网络结构的变动逻辑。最后,比较分析了不同银行间网络的拓扑特征,发现网络的集中度与风险厌恶程度正相关。本文还建立了一个违约传染的研究框架。首先,对4种银行间网络加权赋值,得到反映现实世界中银行间网络借贷关系的债务矩阵。根据现有对同业资产负债与节点出入度关系的研究得到每家银行总的同业资产与负债,利用最大熵方法对每家银行总的同业资产与负债在银行间进行分配,估计得到银行间网络的债务矩阵。然后,比较分析了4种不同的银行间网络下风险传染的严重程度。发现随机冲击下,传染违约的银行数量与银行间网络的集中度呈正向变动,即与风险厌恶程度正相关;传染违约的银行资产占比与网络的集中度先呈正向变动,然后呈反向变动,即与风险厌恶程度先呈正向变动,然后呈反向变动。顺序冲击下,银行间网络的集中度越高,传染程度越严重,表明单个银行寻求安全性的交易不一定能够增加系统的稳定性。逆序冲击下,当破产的小银行聚集到一定数量时,会引起大银行的传染违约,进而引发系统的崩溃,并且,传染一旦发生时,逆序冲击下传染后果最严重。因此网络中小银行交易对手的过度聚集,也会产生引发系统性危机的隐患。本文最后利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分别计算了银行间网络的平均损失和最大可能损失。模拟每家银行的资产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发现银行资产的波动率一旦超过0.05,传染发生的概率会急剧上升,基础违约和传染违约的银行数量急剧上升,银行间网络的平均损失与网络的集中度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但是,当银行资产波动率较低时,银行间网络的最大可能损失与网络集中度负相关,而当银行资产波动率提高到导致传染违约发生的情况下,银行间网络的最大可能损失与网络集中度正相关。同时,由于传染违约的发生往往是由大银行违约开始的,导致了两种系统性风险的衡量指标的微小差异。因此,加强传统对单个金融机构经营稳健的监管仍然至关重要,加强对银行投资产的监控,可以有效增强银行系统的稳定性。与此同时,加强对银行间网络结构的监控,可以为风险传染导致系统性风险的发生的防范提供有效的预警。